分享更多
字体:

进口铁矿石量价齐跌、拐点确立中钢协谋建新定价机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4:24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 制图 任萍

  需求的低迷导致了矿价暴跌局面的出现,疯狂石头拐点确立。中钢协“伺机”放出风声称“正在与三大矿交流,谋求建立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事实上金融危机后,铁矿石定价机制一直处于混乱态势,业内专家认为,矿商、钢厂、贸易商会在博弈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机制,未来进口铁矿石的定价模式可能会是一个现货、月度定价、季度定价以及长期价格机制等并存的多元化模式。

  10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价齐跌

  刚刚过去的十月对矿商而言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下游需求的低迷导致了矿价钢价齐跌局面的出现。据海关统计,2011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矿石5.58亿吨,同比增长10.9%。其中10月我国进口矿石4994万吨,同比增长9.23%,环比大幅减少1063万吨。 1-10月份铁矿石进口平均单价166.66美元/吨,同比增长48%;其中10月份铁矿石进口平均单价175.54美元/吨,环比回落0.22%。

  另据西本新干线监测的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我国主要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量达到9710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3.38%,处于历史高位。西本新干线认为,自9月中旬开始国内钢价出现大幅下跌,钢厂铁矿石采购减少,以消化前期高价原料库存为主,10月份铁矿石进口量出现明显回落。而在10月份进口铁矿石价出现加速暴跌,63.5%品位的印度粉矿外盘报价从国庆节前的180美元/吨一路跌至10月底的129美元/吨,进入11月份后才小幅反弹,目前为138美元/吨,钢厂观望心态进一步加重,预计1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量价将会进一步回落。

  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孙明表示,“十月份进口铁矿石的跌幅很大,铁矿石期货跌了28%,现货跌了22%-25%。而国际三大矿山企业之一的淡水河谷主动下调四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格,在铁矿石市场更是掀起轩然大波,加重了供需双方对后期市场看空的气氛。 ”

  铁矿石价格拐点确立

  工信部日前正式印发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增强铁矿石资源的保障能力,建立国外和国内两个资源保障体系。另据中钢协权威人士透露,钢铁工业将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工业原燃料保障体系,国产铁矿石自给率保持在45%以上,国外铁矿石资源掌控量占进口铁矿石的比重达50%以上。

  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也透露,中钢协近期正在与三大矿交流,谋求建立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高矿价是钢铁业微利的原因之一,中钢协数据显示,若剔除投资收益等非主业因素,1~9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只有1.5%,明显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如果扣除自有矿山利润和投资收益,平均利润率更是低至1.5%。

  三大矿商之一的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马丁斯日前展望,有迹象表明,由于冬季的来临将使中国本地的铁矿石供应减少,铁矿石价格将在11月中旬出现反弹。同时,中国新宣布的措施或将使信贷政策正常化,这也将影响铁矿石的需求。

  但国内钢铁业的声音则要悲观许多。一是钢材价格不断下跌明显影响了钢厂对形势的预期,二是所谓的铁矿石价格拐点论得到越来越多的回应。有分析甚至认为,铁矿石价格最低会触及90美元/吨。这些举措,或将进一步加速铁矿石市场“拐点”的到来。

  不过,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成,中国对钢材的高位需求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称,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亿吨~8.2亿吨。同时,《规划》还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定价模式多元化

  对于中钢协与三大矿山商讨的“铁矿石定价新机制”,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陈克新并不看好。 “如果与三大矿商建立长期的铁矿石供求关系,能为作为铁矿石消费大国的中国提供切实稳定的资源保障,从长远来看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在目前钢价和矿价双双处于下降通道的情况下,钢厂能否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接受长期价格机制很难说,而且中钢协也没有明确这种长期价格机制会采用何种订货价格标准和订货周期,与三大矿商的讨论会达成什么成果还是个未知。 ”

  另一位专家张琳则认为,要想确立铁矿石价格新机制,就要明确订货价格标准是参照期货、铁矿石指数还是现货的某段时间的均价。目前铁矿石价格指数很混乱,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多种指数存在,能否采用体现买方利益的铁矿石指数作为定价标准是买方能够从新价格机制中获利的关键。另外,订货周期的确立是新价格机制建立的另一关键要素。

  目前采用的铁矿石季度定价模式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由于订货周期短,季度合约导致铁矿石价格的频繁波动;一方面由于季度合约具有灵活性,钢厂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钢价走势较及时的调整钢厂生产和铁矿石进口量,不容易导致铁矿石的大量积压。

  “各方要想认同一个新的价格机制很难,铁矿石定价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益机制。原有的价格机制一旦被打破,新的价格机制很难快速形成,因为牵涉到矿商、钢厂、贸易商等各方的利益,价格机制的谈判实质上是各方利益的博弈。 ”钢铁专家韩卫东表示,“金融危机后,铁矿石定价机制比较混乱,由于国际国内经济走势不确定,导致钢材需求不确定,矿商、钢厂、贸易商会在博弈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机制,未来进口铁矿石的定价模式可能会是一个现货、月度定价、季度定价以及长期价格机制等并存的多元化模式。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