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堆产业化大幕初揭 制造经费严重不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7:33 来源: 中国网实验快堆的建设时期正是国际核电站建设的低潮期,快堆的订单保住了一批核电站装备和施工企业。通过参与实验快堆的建设,带动我国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走上更加高端的自主创新之路
回顾这座热功率65MW、试验发电功率20MW的实验快堆建设过程,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部总经理张东辉最为骄傲的当属实验快堆对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全产业链带来的拉动作用。
2010年11月16日,以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为依托,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与其他36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采访中,兼任联盟秘书长的张东辉微笑着告诉记者:“实验快堆的建设时期正是国际核电站建设的低潮期,快堆的订单保住了一批核电站装备和建设企业。我们也希望通过参与实验快堆的建设,带动我国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走上更加高端的自主创新之路”。
不赚钱的生意
对于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生富而言,与原子能院联合设计、制造和安装中国实验快堆堆容器,并不是笔简单的“不赚钱的生意”。
堆容器及旋塞,这一实验快堆的核心部件,曾被形象地概括为:个大、皮薄、馅多。个大是指体积庞大,高12米,直径8米,重1100多吨;皮薄是指堆容器壁厚仅25毫米;馅多是指堆内构件多达5.5万件,总重700多吨。这一容器是大型薄壁容器,属核安全一级设备,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难度大。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加工精度和长途运输均为难点,加上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稍有不慎,造成返工或报废,就可能带来重大损失。
张东辉告诉记者,当时实验快堆项目经费紧张,一重接手实验快堆相关项目的合同款只有1.13亿元。数目看起来并不少,但是张东辉和吴生富心里都明白:按当时的国际市场原料价格来看,仅从国外定购钢材就得花掉一大半。
“快堆研发最初的经费都是按照国外类似项目经验进行估算的,但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实际的制造费用远大于最初估算,经费严重不足”,张东辉说。
签约后,一重仅从国外定购钢材就花了8000万。而全项目的完成更是依靠一重垫付经费支撑到最后。张东辉告诉记者:“实验快堆工程部积极协助一重申请了多项课题经费支持,最终勉强抹平了制造成本”。
而今的事实证明,吴生富和一重的选择是对的。通过与原子能院合作参与快堆的制造,一重掌握了快堆核级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科研和技术队伍。
不仅仅是一重,实验快堆研制过程中,原子能院快堆工程部还与上海电气集团的第一机床厂联合,突破快堆复杂系统设备集成的技术瓶颈,成功实现全自动换料系统研制。
除了大型设备,纯度要求很高的核级钠的生产必须提前做出安排。原子能院在基础研究中已经掌握了实验室规模核级钠的制备技术。但是要满足快堆335吨的供应量,必须建立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原子能院与内蒙古乌海兰太实业公司达成院企联合生产核级钠的协议,并且共同建造了核级钠厂。2008年5月,300多吨核级钠全部运抵快堆现场。这不但实现了核级钠从实验室规模向工业规模的跨越,也推动了院企强强联合实现技术产业化目标。
“可以说,快堆的研发和制造所积累起的建设快堆经验、拥有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培养出的快堆专业人才,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也为他们参与下一步示范快堆电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东辉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