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影子银行"浮出水面 刘明康:领域模糊 不易监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9: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 段绍国)作为民间借贷的头号“影子银行”,在一些人眼里已然成了“滚滚财源”的代名词。但是随着近来一系列高利贷事件的爆发,“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10日表示,影子银行并不是正规的机构,监管做起来不容易,这方面没有任何检查,也没有一些监管机构可以扮演角色,这个领域非常模糊。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全球都要合作。

  影子银行存在有其社会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要的条件,“影子银行”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及发展也是基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专家认为,“影子银行”趋于活跃正是缘于市场多元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金融监管和准入门槛过高。

  网友“i港股-胡群文”在微博(http://weibo.com)中说道:“近年来,民间融资现象日益泛滥;高利贷丛生;银行信贷资金被大量套取;各类大中小企业以及家庭投资涌向金融资产市场投机,彰显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进程越是拉长,越是激发了‘影子银行’、高利贷等现象。”“‘影子银行’是特定时代的经济产物,也是一种隐性的社会综合需要。”网友“文心大叔”这样说道。

  网友“护花铃霸王枪”则有另一番理解,他说道:“‘影子银行系统使得开发商和小企业得以维持生意,在银行不提供贷款的时候创造了就业、住房、工资和繁荣。”

  监管不力 弊端凸显

  

  近期发生的事件恰好验证了“影子银行”活动的危险性。在东部城市温州,一批中小型企业因信贷吃紧而倒闭,对当地经济构成打击。这些公司中大多数曾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时以高利率向非正规贷款人─所谓场外市场─借钱。许多贷款是用于投资房地产和进行其他投机活动。

  对于影子银行泛滥的危害,网友“一夫鸣”说:“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过低,储户纷纷把钱存入更高收益率的影子金融机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如今影子银行体系每月为中国经济提供的贷款金额已超出正规银行。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无监管的信托公司、钱庄、影子放贷机构和高利贷者的支配。这是中国经济信贷的控制从未像今天这样软弱无力的主要原因。”

  “信贷转化为次贷时,影子银行、地下钱庄、或私人高利借贷也好,都是非法营运,是很多借欵无门者的最后选择。”网友“丁兴建”说到了更深一层的后果,“高利贷蓬勃不单是绕开了金融监管,扰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坏的是助长了黑社会势力。当无力还欵时不是申请破产或个人去坐监便能了事的,高利贷者必以暴力追债,随时令借欵人家破人亡!”

  “影子银行”能否走向阳光化?

  

  “影子银行”未来路在何方?网友“狼环”这样说道:“对于‘影子银行’,我觉得与其加以禁止,不如放开,鼓励从阴暗中走出来。比如放开银行业的准入,疏通资本的流通渠道,实现表外转表内,以便监管。”“提高影子银行的透明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社会闲置资本健康地进入信贷市场,规定信贷的规模和再贴现率!”网友“姚佩畅”补充道。

  网友“NB双城记”还说道:“对它监督管理不能过于苛刻,不能动不动就收编到体制内,应已统计监测为主,不然扼杀活力不说,而且还涉及剥夺当事人的投资权利。”

  对于“影子银行”的存在及发展,专家建议除了加强监管、设立风险防火墙,还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推动“影子银行”阳光化发展。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