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模式”不可仿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3:5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罗天昊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率达75%以上,成为大陆城市中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城市,成功实现了“三二一”的经济结构。北京模式的出现,无疑为中国各大迫切希望转型的诸多城市,提供了样本。

  不过,中国仍然属于后发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定位的制约,以及中国目前的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北京模式,恐难以在全国推广。

  第三产业的占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第三产业的较高占比,成为很多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所在。

  不过,三产到底占比多少为宜,与国家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关系极大,并非所有的国家,都适宜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第三产业往往与高新技术和制度优势有很大关联。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中国的短板。如,在电信服务领域,中国的技术不及欧美,无法在世界主流市场拥有强势地位。如金融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完全靠制度创新,仅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在此情况下,中国工行纵然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却无法称为世界性银行。

  由此,第三产业的全球布局,中国短期内无法改变。而中国最大的机会,其实仍然在制造业。

  中国拥有广阔的大陆市场,但是,由于国民收入偏低,导致低端消费流行,未来,中国将从低端消费,过度到大众消费,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对基本工业品的大量需求,这种趋势,注定了制造业在中国大有可为。

  目前制造业遭遇的困境,乃是一种假象,并非“制造过剩”,而是因为内需不足,他日中国国民收入增加,内需急剧扩大,则大众消费,必然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所以,升级制造业,较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更适合中国未来战略。

  目前,中国仍属于欠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若缺少制造业攻坚的耐心,欲实现跨越式发展,则不仅第三产业难以后来居上,“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亦将失去,最后沦落到夹心饼干式的两难境地。

   鉴于此,中国的服务业比重,不一定需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70%左右,十年内从目前占比43%,提高到55%左右,也许更为合理。而似北京这样高达76.9%的占比,并不具有普遍性,恐难以为绝大多数城市仿效。

  作者系前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青年学者,致力于国家与城邦竞争战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