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平稳化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4: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成思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以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经济总产出(GDP)的比重衡量的贸易开放度越来越高。图表描绘了1995年至2010年我国贸易开放度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不到40%,但自2001年开始,我国进出口总额对GDP的占比不断上升,在2007年达到65%以上。200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并对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因此严重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情况。受此影响,2008-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出现短暂下滑,但2009年以后贸易开放度开始明显回升。

   在我国贸易开放度日益提升的进程中,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多元化。以中国最主要的17个贸易伙伴国及地区(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真实GDP缺口(基于HP滤波)为例,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占比(即各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与中国与17国总进出口额)情况,在中国加入世贸前后具有明显变化。

   虽然从1995至2010年期间的平均情况来看,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列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但是从各年具体数据来看,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占比逐年变化,2004年以后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

   入世以来的贸易开放度提升和贸易往来多元化对中国经济平稳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经济发展走势,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与金融改革。入世以来,中国更加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强调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全面转轨,促进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入世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金融改革都出现了实质性的进展。

   从入世以来的十年间国内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特征出现可喜的变化,从以往的大起大落发展到近年来的“高位-平缓”的新轨迹。与此前相比,国内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明显趋缓。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经济周期基本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虽然在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出现短暂下滑,但整体来看波动幅度仍然比较温和。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总体上呈现出低位平稳运行的趋势。从历史数据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CPI通胀率波峰值达到20%以上,但此后通胀率水平逐渐回落。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但最高值都没有超过10%,仍然处于相对温和的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稳运行暗示出,在日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贸易开放会通过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等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以及价格形成机制。在产品市场上,贸易往来可以通过进口价格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进而也影响国内经济增长走势。在要素市场上,贸易往来还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增加劳动力及资本的流动,继而影响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这样,国内的需求不足(或供给不足)可以被国外的需求旺盛(或供大于求)而抵消。因此,贸易开放可以通过外部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或供给,平抑国内的供需失衡,稳定国内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

   从发展的角度看,世界经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通信和交通等方面)、贸易合作的频繁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放,将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影响国内宏观经济指标的各种国际化因素会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深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定而言,可能不仅要关注国内经济运行状况,更要将国外经济运行情况纳入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信息集中。当然,由于国内货币当局对国际市场要素并不具有主动掌握权或者直接调控能力,因此决策层在贸易开放的背景下调控国内经济走势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复杂,而且更具挑战性。只有时刻关注世界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金融体系、货币制度和经济结构,才有可能不断加强我国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