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生加银、浦银安盛、金元比联三公司濒临破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11:33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4日讯 在今年这一轮股债双杀的行情之后,面对着高企的新产品发行费用、营业成本,一些股东背景不强、规模又小、连年亏损的基金公司,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部分小基金公司股东如不追加资本,其资金链随时有可能断裂,面临破产边缘。

  民生加银、浦银安盛剩余资本金不足以运营 急待股东输血

  业内人士称,再小的基金公司,每年基础运营成本都要五六千万,主要开支包括薪酬、办公租金、系统成本,有些公司还有很高的客户维护费、广告投入。除了运营成本以外,发行新产品也是一个大开支。目前发行一只新基金,去各地做宣传、渠道,包括交给银行的尾随佣金,约为3000万元。

  根据民生银行年报,规模至今仍未突破30亿元的民生加银基金,2010年的营业成本需要11347万元。此外,民生加银在2010年发行了两只新基金。根据估算,民生加银在2010年的营业费用约为11000万元,与年报数据吻合。

  而管理费作为基金公司唯一一个可观收入,规模最小的公司,其管理费收入还不够补贴营业成本,每年资本金都在不断损耗。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民生加银管理费收入4513.14万元,至2011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2018.71万元,位列倒数第三。浦银安盛今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1137.70万元,位列倒数第二。

  民生加银每年管理费约为5000万元,但2009年、2010年接连亏损5996万元、5470万元。截至2011年中,民生加银的剩余资本金为5700万元,已不足以支撑下一年的运营和新品发行。类似的,浦银安盛也连续亏损1403万元、1786万元。截至2011年中,浦银安盛的剩余资本金为3326万元。

  据公开信息,民生加银的第一大股东民生银行,在2010年底的总资产规模达18237亿元,年度净利润176亿元。而浦银安盛的第一大股东上海浦发银行,在2010年底总资产规模达21621亿元,税后利润190亿元。若大股东肯此时出手增资,则民生加银、浦银安盛的日常运营或仍可正常维持。小基金公司的收入与支出成本严重不平衡,令人大跌眼镜。再加上投入运作以来业绩连年亏损,资本金逐年耗尽。

  金元比联最艰难 或面临合并重组

  今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仅754万元的金元比联,股东实力更弱。2006年,金元证券、比利时联合资管出资1.5亿元,成立金元比联基金。但成立以来,金元比联的规模从未突破“半百”,其年度管理费收入也一直在5000万元以下,2011年上半年更是只有754万元。

  持股51%的金元证券,是一个注册资本为9亿元的券商,在全国仅25家证券营业部,规模远不如平安、国信等主流券商。持股49%的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虽是比利时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但对比于国内银行、大券商仍显逊色。

  2007年至今,金元比联先后成立了7只基金。其中2010年成立了两只股票基金,2011年仅成立一只保本基金。由此推算,金元比联自成立以来,成立新基金的支出约为10000万元,营业花费约为20000万元。其成立至今,累计管理费收入仅14842万元。金元比联的注册资本,已经基本花光。

  据相关人士透露:“现在公司高层都在花钱,就等着把注册资本用完,新股东来接手。”2011年以来,金元比联经历了一场人事大换血,新进总裁张嘉宾上任后,开始大规模招纳新人。

  但假如没有新股东入主,金元比联的资本金接洽不济,资金链断裂,很可能遭遇合并、重组。业内人士称:“会不会破产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新股东来接这个盘子。基金公司的壳子还是有价值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