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药价祸起制度租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8: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

  央视近日报道,一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释液从0.6元出厂价到12.65元的医院售价,中间环节利润高达2000%以上。

  业界通常把药价奇高归因中间环节,坦率地说,中间费用占比过高确实是导致高药价的原因,然而,把出厂价与零售价之差全归为中间环节作梗并不科学。这首先混淆了市场交易成本与非市场交易成本的制度租金概念。事实上,商品社会分工越发达越精细,制造环节的成本和利润在商品价格中的占比都较低,而市场交易费用则在售价中占比较高,但商品售价显著低于专业化分工不充分前的价格(剔除通胀)。以制造成本和利润等来佐证售价高是中间环节的暴利攫取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路,不符合现代经济秩序。是为一国经济越发达,交易成本占比越高的原因所在。

  当前药品等售价贵的根源是暗含在交易环节的制度租金之昂贵,是政府财政在公共医疗服务领域投入不足所带来的高昂社会成本问题。具体而言,当前药品在批发零售环节已非完全的市场定价,如以药养医的问题本质上恰是药品的非交易型制度租金问题,医药代表给医院和开药医生等大量提成当属非交易型制度租金。

  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药价提成和医生习惯于药价回扣,一则是政府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长期缺位和甩负,导致公立医院等在财政拨付不完备下,通过药价提成等把政府长期的财政资金缺口转嫁给了患者;一则在条块分割的公立医院垄断整个医疗市场下,医院、医生、医药代表等借“以药养医”政策大肆寻租图利。

  当前的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和折中的医药分开不会从根本上缓解看病贵等痼疾。原因在于当前医改方向越发不确定,如卫生部部长最近公开表达了对医疗领域过度市场化的担忧。然而,在政府财政预算收支已日益部门利益化下,要从存量的财政预算中抽出更多用于公立医院根本不可行。而当前医改的底线恰在于不过度增加政府负担。这就是为何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下,纳入基本药物制度的药品,借助申报新药的方式变相提价进入基本药物制度;而不论是政府还是医院都不愿看到零差价影响药品消费市场的制度租金。毕竟,在医疗服务市场未真正市场化下,财政无法也不敢给予被定义为非营利机构的公立医院足额的支持。

  由此可见。当前高药价和看病贵问题的本质并非是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是制度租金失范。而要消除制度租金,最终还需医疗服务市场的真正市场化改革,而政府主要把社区医疗和预防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归为政策支持性医疗系统,公立医院完全公司化和市场化,并向市场开放医院服务市场(医院),让充分的市场竞争消除药品消费市场的制度租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