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戴志康:房地产新生机在死亡废墟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8:44 来源: 新浪财经

1.称房地产新生机在死亡废墟上 2.证大将回归金融着重微贷
3.称我创业的能量一直都在 4.中国经济新增量应放眼全球

  201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内忧外患仍然是悬挂在中国企业身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企业将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如何寻找到自己应对变化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长周期中寻找到转型的商机?

  2011年底,新浪财经“寻找新生机”报道组将兵分八路,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探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专访行业领军人物,为您带来中国最活跃、最有变革力群体的转型故事。

  本期人物: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 

  人物介绍:“五道口”出身的戴志康最早从“海南热潮”中发家,期间经历了股市雪崩后的负债累累,但很快从腥风血雨的资本市场全身而退。之后他改组证大系列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进军房地产业后一举拿下上海外滩地王。但迫于房产调控的重压,拥有地王的这家公司今年被证大出售。

    杨倩 发自上海

  从资本市场进军地产业,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经历了一轮楼市的荣和衰。对于这轮房地产业的调整,戴志康预测起码需要两到三年。尽管承认企业日子不好过,他仍客观表示,这个调控本身也是一次利益再分配。对于外界对证大集团资金链紧张的质疑,戴志康坦言资金压力一直存在,只不过现在广而告之而已,证大早有预案和准备。对于证大未来的转型,戴志康表示,证大将回归金融,微型贷款将成为证大集团的第一大产业。

  以下为新浪财经对话戴志康实录。

   房地产新生机在死亡废墟上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新浪财经为您推出的大型策划访谈节目“寻找新生机”。过去十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近期对于房价的调控,我们看到了中央不可动摇的决心,钱了地产大佬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上海证大集团总裁戴志康。就在去年2月1日,戴志康以92.1亿元的高价,收购了外滩金融中心服务的一块地,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块地,在银根紧缩的当下,让这样一位资产运作的高手显得有些焦灼。我很想知道戴志康是否能以他一贯的清醒,做出正确的抉择。中国房地产的新生机究竟在何方。

  戴总我们还是来关注房地产的问题,因为你是房地产大佬,是被大家所熟知的。日前有最新的数据显示,整个房地产信托对于企业的融资比第二季度下降了17%。我们老百姓想关注的是,中国房地产商现在究竟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

  戴志康:现在政府打压房地产,也就证明中国经济要面临极大的一次调整,所以首当其冲当然房地产商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主持人:这不是咱们一家房地产商的声音,因为我们从微博(http://weibo.com)上看到各家房地产商都在大呼其苦,说由于房地产的调控我们日子很不好过,您觉得这是政府的一个信号吗?

  戴志康:这不只是信号,这是扎扎实实的一个行为。

  主持人:也就是说钱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关注到去年上海证大花了92亿元收购了一块地,这块地在现在银根紧锁的背景下,似乎让上海证大这边显得有些焦灼?

  戴志康:这个地虽然投资大,但是还是挺便宜。我们证大牵头也是有三家企业一起来做的,有福星集团和绿城。我们自有资金20亿,借了10个亿信托,我们投了30个亿,占其中40%,所以总体来说对我们来讲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主持人:也就是说外界盛传证大在资金链方面的紧张。

  戴志康:其实以为我们拿了100亿,实际上不是。

  主持人:现在您回头再来看这样一次购买行为,您怎么看?

  戴志康:我还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想法。

  主持人:现在也有外界盛传说,您由于资金压力。

  戴志康:资金压力不是今天的事,我们吸引另外两家投资者是一开始就进入的,不是现在,只是现在对外公告而已,按照上市公司的程序是过了一年以后才公告的。

  主持人:现在只是广而告之而已。

  戴志康:没错,资金压力等到现在再处理就晚了,这个早就有了。

  主持人:您也说了提前要为现在的事情做好准备,您一贯是以清醒的头脑著称的,对于现在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的情况,或者说资金的紧张,您之前有考虑到吗?

  戴志康:我一开始上微博的时候就说,这个地产和证券市场的调整起码要两到三年,现在才一年,所以早应该做好准备。

  主持人:尽管一年的时间,也有很多房地产商开始坐不住了,经受不住这种高压的打击了。

  戴志康:那也是正常的。

  主持人:对于他们来说,您觉得中国房地产市场还存在新的生机吗?

  戴志康:新的生机是在死亡的废墟上产生的。

  主持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戴志康:就是有一个周期,一定要到了底才能往上,不到底就是永远往下,所以先要探底,把底探到了,也就证明开始要往上了。

  主持人:对于整个房地产业现在大家所讨论的,政府的层面也好、企业的层面也好,您觉得罪魁祸首在哪里?因为之前我看到一些采访,您说房地产的融资经营政策,可能是整个市场的罪魁祸首,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戴志康:你是说为什么调控房地产的原因吧,你不能说谁是罪魁祸首。因为房地产确实价格搞得比较高,把价格搞高了,对很多人都有利。第一有利的是地方政府,当然也包括中央政府税收,也包括整个宏观经济,包括整个大的金融系统,都靠房地产支撑着。当然还有这么多已经买房的人,房价天天往上涨,都开心,唯一不开心的就是还没买房的人。所以这个调控本身也是一次利益再分配,把利益从我前面提到的这些人身上转到没房的人、潜在买房的人身上。

  主持人:也就是一个压力的过渡,一个风向的转变。

  戴志康:或者说政府还是希望不只靠房地产这样一个行业,来支撑经济或者说“绑架”经济,把资源能够从这个行业里面提炼出来,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平衡整个经济结构。

  证大将回归金融着重微贷

  主持人:其实“十二五”规划我们国家也提出了要转变经济方式,也要做产业调整,您提到这一点我们也很关注,因为上海证大包括对您个人的一些了解,我们都是房地产开始的,现在在这个大的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布局和考虑?

  戴志康:房地产行业不管怎么调整它终究在中国过去以至将来的经济里,还会占据很大的、很高的地位,还是支柱产业,只是希望不要那么过分地发展,还要有其他行业。对我们证大集团来说,也是对应这种大的结构调整做一些相应的变革,不过变革不是在当下做,我们在两年前已经做了一些安排。

  我本人见长的本事是做金融投资,所以我们想证大集团回归金融,把金融作为第一产业。金融也有很多个细分市场,我们选准的方向,就是做微型贷款,就是民间金融的发展,就不做现在垄断行业里面的银行、证券、保险这个行当,我们做普惠制的微型贷款。我们两年前在深圳、江苏,现在在上海,我们现在有三个平台做微型贷款、小额贷款这样一个产业,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大做强,成为证大集团的第一大产业。

  主持人:微型贷款其实关注国家政策的都知道,最近政府也是提出了有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是做微贷的公司其实也不止证大一家,我们知道有一些大型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您觉得是政府的政策在推动企业这样做,还是说企业确实是需要这样的事情,那么企业对于政府起到一个正面的作用。

  戴志康:实际上中国的金融体系里面,我们想证监、银监、保监,就是证券、银行、保险把整个中国的金融资源都垄断了。但是这个资源垄断,他这三大体系服务于中国多少人口?只占30%,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当中70%的人是得不到金融服务的。大量的中小企业,年轻的创业者,起步的人,都拿不到金融的支持。

  所以像我们早年去创业或者干点什么事,都是找亲戚朋友借钱、挪用,当年上大学还是借的几十块钱,都是亲戚朋友那里借的。但是现在社会越来越商业化,亲戚朋友借钱我看也越来越难,所以应该要发展社会化的服务机构。

  民间金融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但政府过去都是打压的,都认为金融要控制起来,但是民间金融本身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直在发展。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需要一些金融方面的创新,所以两年前我们就开始做,不是政府鼓励,是政府打压的情况下我们先做。

  主持人:我们要找生路。

  戴志康:不是说我们企业找生路,我们企业是要找到创业新的点,创业新的点就是社会需求比较旺而不能提供的服务。你说现在银行不缺,保险公司不缺,证券公司不缺,一天到晚拉人要营销,但是倒过来像新的民间金融服务,是供不应求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先在这个行业里面做起来了,终于最近中央银行说民间借贷是要得到肯定,要支持。等到现在再做可能有点晚了,已经有几千家机构在干这样的事了,但是我相信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会做到相对领先的地位。

  主持人:这种自信心源自于什么,或者这么说在中国想要撼动银行,其实这个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何况应该有不少困难。

  房地产新生机在死亡废墟上

  戴志康:一个新生生物创业都是的,要说整个证大集团我们19年前创业的时候,比现在更难。但是别看大银行这么牛,金融危机的时候倒台的就是大银行,现在看看欧洲的大银行、美国的大银行,所以经营的不好大的一样倒台,它不符合社会需求了。真正社会需求比较短缺的事情你做大,即使在政策上还没有看到政策,但是它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到一定时候符合社会大众需要的东西政府最终还得认可。所以我相信微型金融这样的普惠制金融,因为它是服务于那70%的社会大众,所以它是具备生命力,而且具备很大的市场扩展前景。

  主持人:您已经做的两年了,从现在看您接触到这么多中小企业、有需求的企业,他们大概需要的贷款模式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其他公司我们看到的,比如说他是固定每笔贷款是在50万之内的,我们这边是什么样的形式?

  戴志康:我们做了更小,我们做30万以下,平均额度都在10万块钱以内,就是为根本不可能从银行拿到钱的贷款需求。

  主持人:每个客户我融完了这笔还有机会再融,还是说每个客户只有最高10万块钱的融资额度?

  戴志康:如果他融到这样的额度以后,他做得好还可以再来融资,而且我们做的是无抵押、无担保。

  主持人:那我们怎么来衡量?

  戴志康:就是因为没有钱、没有资产的人为你提供贷款,你有抵押、有担保说不定可以在银行拿到钱,就是你没钱,但是我相信你,可以找评估师评估你能够挣到一定的钱,能够愿意还钱,我就借给你,而且我们的理念是人人都可以借钱,只是我给你评定借多少的问题。

  主持人:这个怎么来衡量,无抵押、无担保,是通过什么方面来评估他?

  戴志康:评估你这个人,因为我们是给个人贷款,即使他是做中小企业的,我也是给你企业主、给你个人贷款,是根据你做的这个事情本身可能能产生的现金流,来评估你借多少钱是还得起的,再给你借。

  主持人:这应该也是你个人很擅长的方面?

  戴志康:这不是我擅长的,因为我终于发现,而且从我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来看。因为以前大银行总觉得做小型贷款给个人贷款,又没抵押、没担保一定会风险很大,但实际上是错的。我认为穷人跟富人之间的差别不是信用的差别,穷人不见得就没有信用。我小时候出门上大学路费没有,借了一百来块钱,当然一百块钱不只是路费,是包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我当时想着谁愿意借钱给我,我以后还10倍都愿意。是给你一个创业,给你一个前程,所以给你最初的那一点点钱,拿点信用是愿意用任何代价来还你的。但是你这样的说法跟银行是没有用的,所以我就要提供这样的信任给大家,我相信每个人希望要找到前途去创业的人,真正有人看得起他给他贷款,他是愿意回报的不会赖你帐的,他赖了帐等于他一辈子都完蛋,因为他的信用记录还是被保留在公共记录里面。所以我们根据这样的评估,我们认为应该可以做,把它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主持人:那我们的利率比例大概是多少?

  戴志康:利率当然根据银行现在给出的指引,人民银行说的不能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我们会按照这样一个模式来做。

  主持人:会打擦边球吗?

  戴志康:这个不需要擦边球,政策宽度应该够我们来利用了。

  主持人:之前我们采一些也是做微贷的公司,问到利率的问题,他们就给到一个利率,但是我们都在说这个利率其实对于一些个人贷款的公司来说,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

  主持人:微型贷款的利率当然是比较高的,因为它处理的单子很小,评估、经营成本很高,所以它的收入不完全是给你钱的事。他本身就像跟你做合伙,你做生意我给你10万块钱,挣了我跟你一半分,那个利率多高,类似于这样的,像风险投资一样,所以利率肯定是好。它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你同样一个信贷员你做一千万的单子和做几万几万块钱的单子,一个是一个人可以处理,可是我需要一百个人来处理,可能是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在民间信贷,我想政府打压的原因有一个考虑就是社会风险,我们之前关注到温州借贷的问题。

  戴志康:政府主要应该针对的打压,是怕社会集资,就是你把资本集来了用到不正当的地方,那样的话出资人会有很大的风险,有很多的金融诈骗,很多都是那种诈骗。美国的某个诈骗,完全是拿后面的人的钱付给前面的人,是怕这种情况出现。如果是资金用到正规的情况,根据这次人民银行发言给出的政策信号,应该总体上是支持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风险在中国来看,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何况我们额度也不大。

  戴志康:你说的风险?

  主持人:就是我们集结了很多钱去做一些事情。

  戴志康:但是现在还是经常出现一些社会集资案,就是对非特定公众集资然后集中做一个事情,那个风险大。但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微型贷款也是从社会上拿钱,我们是相对拿集中的钱,去分散贷给更分散的人群,这样风险还小一些。不是倒过来,集很零散的钱去集中做一个事,那个是风险大,我们是倒过来。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上的变化来降低风险?

  戴志康:对,这个小额贷款、微型贷款领域里面现在有很多人在做,实际上模式差别很大,有些人做的跟银行一样,这是没什么前途的,他做的客户跟银行做的客户是一样的,所以他没有前途。有些人就是拿自有资金来做,有些人拿银行的钱做,有些是拿社会资本做。我们做了两种模式,一种是拿银行的钱做,就是帮银行做贷,就是银行把资金批发给我们,我们来零散的做。

  主持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你们来做?

  戴志康:对,他们做不了的,我们承担风险。另外一种做法就是我们拿社会的钱贷给社会的人。

  主持人:那在这个市场里面,这种行业化的东西会慢慢形成吧,应该会有一条轨迹?

  戴志康:这个是通过竞争慢慢会出现这种模式,先实践再规范,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大家以为放贷款就是看银行,实际上微型金融领域跟商业银行是不一样的做法。我们希望今后这个业务要发展的能够服务于,比如说一百万人口我们有5万员工,这个不是靠自有资本去做的,我们只是一个服务机构,只做一个平台,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在这里过,我们把他对接好,把风险评估好、控制好。

  主持人:近期中央的信号是好的,我们慢慢形成了以后,相信中央还是会拨这样的政策给我们。从我们企业自身来看,我们发展微型贷款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呢?

  戴志康:以前把民间金融都说成是坏人干的,要么就是乱集资,要么就定义为高利贷,好像放高利贷款的都是不好的。

  主持人:就是有一种标签在。

  戴志康:这个标签本身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实际上这个要分,有人愿意问你高利借钱,关键他干什么。我刚才举例子说,小时候有人愿意借钱给我,管他什么利率我愿意十倍还他,但是得借给你,所以你说这个高利是好还是不好,不能笼统地说。我们一起对着这个政治标签,把这个行业、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东西都给打死了,这方面慢慢要区分合理的和不合理的。

  证大已经衍生成一个企业集团

  主持人:除了金融这一块,还有在其他领域有一些新的拓展吗?

  戴志康:因为证大已经做成了一个企业集团,我们本身创业的时候就是一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过去十年多我们做地产。但实际上这过去十年地产里面,我们已经衍生出来一个文化的产业。所以我们地产本身又分出了文化产业公司,以喜马拉雅中心这个平台,我们现在开发完了以后,喜马拉雅中心是文化产业集团,在下面是有一部分的文化创意地产。再就是我们有品牌时尚公司,文化发展公司,就是做艺术品经营的,还有做酒店管理平台。我们希望是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做轻资产的时尚、文化、艺术、演艺,这样一个综合功能的文化产业集团。这是三个产业,本身证大就是金融产业,我们重新提升为第一产业,我们把地产一分为二以后,我们地产本身收缩整顿,我们要做以大拇指商业、社区商业为主的商业开发,商业地产公司,然后喜马拉雅中心为平台的文化创意产业。

  主持人:也就是这三个其实都踩到了刚刚好的政策点,您刚刚提到喜马拉雅中心,包括演艺、时尚、消费、文化,我们中央提出来文化体制改革,里面提到了有文化创意产业,上海是作为中心在做的。当然文化体制本来也是一个很中心的方面,又是踩到这个点上,接下来我们算是一个企业的收获期吗?因为您提到是两年前,证大就开始在布局这方面的工作了?

  证大未来将投资资源领域

  戴志康:对,十年一个周期,99、2000年我们证大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成地产公司,实际上从09、2010年年我们就开始重新定位自己,要做成金融、地产、文化,现在政府提这个口号我们正好把它再明确一下。这种准备不是说等到政府说了你再做,做文化创意产业是要有一些基本的积累,不是谁都能做的。商业地产我们做了那么多年,做小额贷款、微型金融本身因为我们是金融界的。我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还是金融投资界的人,所以对这个行业的走向还是比较关注,一直想要回归金融,那么走什么切入点。所以这个不是当下提出政策以后才做的,是早就有了积累才做成今天这个结构。

  尤其是非洲、南美洲,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我们过去都是进口,而进口给我们带来了不断的通货膨胀,价格都翻几倍,我们需要的矿石、粮食,我们一买什么都翻几倍的价格。所以中国现在积累了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今后应该全部转化成实业投资而不是买美国国债。实业投资就是要占据中国人今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一些资源,矿类资源和农产品、土地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个也许明年、后年也是政府需要大力提倡的,政府会把外汇储备分给民间投资,明年可能会有这样的政策,我们早就想好了应该做,已经做好了这些准备。

  主持人:我们看着接下来政府会不会也印证你的这个想法、这个假设。

  戴志康:不是印证,当我们觉得什么样的方向应该做了,我们自己先做,同时我们会推动政府这方面的政策。不管现在是文化产业还是微型金融,都是我们公司本身在跟宏观的、上层的管理者经常也是沟通的,我们做了不少这样宏观的社会工作。证大集团不只是一个商业企业集团,同时我们也把我们的社会职责扛到自己的肩上。我们做的事业,一方面要有资本的意义,同时还要有社会公共的意义,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结合点,这样的行业我不干,纯粹之挣钱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不好玩。

  主持人:刚刚提到了地产、金融、文化,我们金融跟地产聊过了,我们聊聊文化,文化是最近大家聊的比较多的。最大的一个质疑点,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在政府会圈不少地,作为文化产业基地,跟商业地产可能似乎中间又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会因为这个产生后续大家担心的问题吗?

  戴志康:什么问题。

  主持人:比如说我圈了这块地,但是很多企业拿这个地来做二房东,我打着文化的招牌,但是没有做跟文化相关的事情,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戴志康:这种任何时候都会有,以前搞工业园区,大家都希望土地便宜一点,甚至不要钱,招商别人来做工业,但大多数人还是做了,有一部分人就是炒土地的,这里弄个厂放个一两年又搬空了,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去占一块地,这样的情况还是有的。但既然政府要去支撑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他总的要给一些政策,现在要么就是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也包括土地支持政策。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过程。

  戴志康:什么事情不可能那么纯粹,既然要做肯定要花一点代价,政府假如觉得文化产业好,文化这一块总得给一点资源支持。

  主持人:整个文化其实它是一个渗透性的,它的产业链也非常长,它可以渗透到比如说金融体制对于它的支持,对于金融创新还有一定的作用,涉及到地产方面,比如说商业地产要建一个新的中心,也要带动一系列的发展,它的链条很长。通过我们证大现在不断的实践来看,这种渗透已经到了什么情况?

  戴志康:你看我们做喜马拉雅中心,十年前我们买的这个地就是一个商业用地,是做酒店为对面的展览中心做配套。但是我自己的理想是要在浦东建一个文化中心,希望政府给一块地,文化中心以前都是政府免费给地,政府说没有地,民营公司没有办法给你这样的政策。我争取到一个政策,是在我们原来的商业用地上增加文化设施,不另外给我地,增加点容量,政府说这个还可以,给了我这样一个支持,所以我就把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重合在一起了。

  做着做着我对文化事业的这种兴趣和热情,我就把它以文化为主商业为辅的这么一个平台。这样的东西是我们主动跟政府交流,作为一个特别案例来做的。但类似这样的东西,今后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政策,那样会鼓励更多原来没想做文化的也可以做一点,这样文化产业才能做的更好。因为既然说是产业,就是一个资本化的工作,就得要让资本看到一些甜头。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很好复制。

  戴志康:不容易复制,文化产业很难做。

  主持人:比如说您是有地产金融背景的,我一个单纯的文化企业要想做成一个可行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戴志康:当然我们是以地产推动文化产业的模式,你也可以有别的模式,因为我们是做平台型的文化产业,我们这个平台里面需要一些空间,所以跟地产有关,它需要美术馆、剧场、演艺中心。但有些是做电影公司,做时尚,就不见得需要这些东西,或者是租用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所以文化产业非常广泛,有很多很多,也包括其他的教育。

  所以证大目前在文化产业的深度上,我们已经做到有独立的文化公司,我们有独立的时尚发展公司,有品牌投资公司,而且本身我们在地产界所建立的有些品牌,可以直接延伸到商品和时尚领域来。像九间塘、喜马拉雅、大拇指广场,这些品牌可以直接拿来做商品,你能够做贴牌商品,它本身里面含的一些文化因素、情感因素,一些文化价值隐含在里面才能做。我们做建筑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积淀,把它再延伸到商品里面去。

  主持人:这点应该是算随着发展慢慢形成的,也不是说您在之前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戴志康:很多时候就像爬山一样,你要看到山顶的风景在底下是不知道的,一步一个台阶,每到一个新的台阶你看到一个新的风光跟你新的想法,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人有这样的预见性,很难知道30年以后人们还喜欢什么,不是这样做的,一步一个台阶过来的。

  主持人:接下来在金融和文化方面,会有一些交错的地方,比如说微贷你也可以给文化企业进行微贷。

  戴志康:微贷倒不一定,微贷社会基层的需求者们是千千万万的,千变万化的各种需求,倒不至于去做文化。

  主持人:可是文化企业是最难拿一个实体的东西去银行借贷,比如说我是一个做文化的公司,我有一些好的想法、好的创意,我没有办法现在描绘出来去抵押贷款,他们是非常需要的。

  戴志康:对,这个时代某种产业开始起来了,这方面的人多了,我的客户里面这个人群就会多一些,就是说做微贷是给最初创业的人提供最初的资本支持,如果你有很多创意,我们觉得能够评估你的风险就会给你贷款。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一个是金融方面的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这两个刚刚好是踩上了政府提出来的新布局、新政策。你们已经实践了20年,您觉得现在是企业的收获期吗?

  戴志康:刚完成起步阶段,正在进行发展期,所以还没到收获期,还需要三五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

  主持人:政策的推动意义在哪里呢?

  戴志康:政策的意义就是说让大家光明正大地去做,就不需要以前那样偷偷摸摸不敢说,现在我就敢说,可以在你们新浪微博说这些,但是一年前就不好讲这些。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跟资本市场诞生一样的。

  戴志康:当年资本市场发股票也是这样的。

  主持人:后续的一些政策也会慢慢出台。

  戴志康:中国整个改革开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是预设的,什么都想明白了再做,是实验着做。以前改革的风气比较浓什么都可以试,现在都叫规范化,所以有时候规范化和改革是矛盾的,规范的太多了就没有改革和实验的空间。所以我们有时候说什么事情也不能说的绝对,一旦规范化依法办事,很多新生事物就起不来,或者只能偷偷的违法起来,只能做出来了翻牌了才合理,才可以给你合法。包括很多互联网企业起步的时候也是违法企业,阿里巴巴起来的时候是这样,它的支付宝更是这样。

  我创业的能量一直都在

  主持人:其实从整体来看您算一个改革者。

  戴志康:我是一个创新者、创业者,我可以不断地创新。我觉得20年前我是一个创业者,10年前我也是一个创业者,我现在还在创业,我觉得我创业的能量还在。

  主持人:2000年对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我们看到那个时候在资本市场赚到五六个亿的戴志康非常成功的转型到了市场,成为房地产的大佬。十年之后,我们想知道您是不是还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决断,来做一个正确的选择,您是不是还有那种创新意识所在?或者从您自身来说,您是不是一个改革者?

  戴志康: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就得要有能力预测未来,否则的话你只是对过去创业简单地管理和增长。而我是不断做一些破坏性创新,所以要做这种创新、这种自信的话,必须要对未来有某种把握和洞察。倒过来是什么给我这样的力量?是因为我做的领域相对比较宽,又对这个社会相对深入的层面又比较多,所以更能体会到一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可能性。这种能量、能力,也是我起初作为一个金融投资家的背景所具备的,做投资就是针对将来,冒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我做金融、期货、股票市场,看不准这些就是简单的投机,跟拍大小一样。

  中国经济新增量应放眼全球

  主持人:所以在采访之前我也是想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戴志康还和20年前一样,有那种大家认识到的清醒思考去做一些正确的抉择。现在我们很高兴的是,我现在看到的戴志康跟20年前还是一样,还是一个有很清醒的思考来做一些决断的人。对于新的企业,您刚刚提到一个海外投资,您觉得接下来企业新的方向或者新的生机是在哪个方面?作为一个前辈,一个有很清醒认识的人,给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戴志康:我刚才谈到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都还是国内市场上存量的重新分配,对于中国人来讲最大的机会应该是放眼全球。

  倒过来说,中国人如果没有放眼全球的能耐,国内的机会是有限的,是个离合的交易,你抢的就是你隔壁邻居的地盘。中国人一定要把全球当做我们考虑的对象,而不是9600万平方公里,因为现代化说到底就是人均资源更多的占有,城市化农民进城带来的都是成倍的能源和生活资料的消耗,所以要把另外70%的人都变成城市化、现代化的人口,中国必须保障他的基本原材料供给、资源的供给。那么一定要走向全世界,我们不可能从别人手里买,你买任何东西都是太贵。

  中国说是世界工厂,中国钢铁行业300万人的就业,生产6亿吨钢材,挣的利润全行业不如海外一家矿业公司的一半,这就证明谁有资源谁胜利,而不是谁有工厂。跟20年前说谁有工业化谁能耐,工业化的人剥削资源的人,现在是倒过来资源的人剥削工业的人。所以中国人如果这一点还认识不清楚,不迅速地到海外去投占资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我们60年代的人,在80年代走上社会的时候,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我们这些人有个说法叫“下海”,“下海”创造的民营经济天下比国有的还要大。现在的80后、90后他们往哪里去,现在都往公务员队伍去,你说中国有前途吗?增量的创造在哪里?增量的创造需要80后、90后的人创造一个天地,比我们60后、70后更大,这才叫有增长。

  所以我的观点是,现在还要“下海”,这个“海”不是原来的深圳、上海、天南海北,而是海的对面,我们要到印度洋的对面、太平洋的对面去。所以我们会在这些方面布局、寻找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应该是说对整个中国经济、对整个中国的,我们做一些探索,我们也没想过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到最大,但是我们想做出样板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现在只是一个方向,一个想法,但是具体到什么样谁都不清楚。

  戴志康:因为资源性的扩展,它是一个工业,同时也是一些投资银行的业务,就是证大作为传统金融的根基,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主持人:或许说大的企业其实就是一个表率作用。

  戴志康:我们证大不只是一个商业集团,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企业,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希望能够做一点样板。比如说十年前我作为金融行业的人投到房地产来,王石做一家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我要做一个世界最优秀的房地产项目,我做中样板。在资源扩张方面我们也会做某种样板给大家。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之前房地产方面的梦想现在更加完全了,想的更加开,拓展的更加完全了。

  戴志康:比如说房地产行业别人做规模,我做精品,我做一个人文高度的样板,因为不管造多少房子,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我就做出一个什么叫文化现代生活的样板,我做大拇指广场、喜马拉雅中心,我就起到了我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今后引领的就不是房地产,我是其他方面,微型金融是一个方面,海外资源扩张是另外一个方面。

  主持人:不管是梦想也好、升级也好,它不仅仅是一个平面的,它也是分渠道的,也是分角度的。

  戴志康:对,就是很多人做生意他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做大做强,这是做好商业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我的理想不是做好一个商业,商业是我实现其他理想的一个工具,商业不是目的。

  主持人:谢谢您,我们也希望在商业整个大的环境和市场环境下,看到独树一帜的戴志康。

  戴志康:但我同时相信,我去做商业我所看准的方向,都是不错的,都是有很大机会的,所以做好一个商业并不难。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的职业想法、您的认识,会在微博上不断的跟网友或者说跟其他人沟通吗?

  戴志康:实际上我今天讲过的东西,微博上都有讲到,没有这么系统,我有时候想到了说个一两句,如果把我过去一年的微博全部梳理一下的话,今天讲的东西都已经隐含在其中。

  主持人:我们谢谢戴总能够不断的给我们一些新的想法和指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