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警示中国银行业地产信贷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0: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莹莹

  核心提示: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需扩大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而非行政性措施。

  11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首份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评估报告中呼吁,中国金融机构应警惕房价下跌等风险。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Jonathan Fiechter认为,“尽管现有结构促成了高储蓄和高流动性,但它也带来了资本配置不当和产生泡沫的风险,特别是在房地产业。”

  IMF与中国央行及银监会联合对中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多数银行似乎有能力抵御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及汇率的变化等问题单独出现的冲击,但几个风险若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信贷风险可控

  “中国银行业采用定量放贷的政策限制了其风险管理水平,可能会妨碍金融体系为支持未来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必要调整。”IMF报告指出,受信贷规模扩张影响,中国的金融部门未来三年内将面临贷款质量恶化、房价下跌,以及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增加信贷风险敞口等问题。

  对17家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表明,若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收益率下降等问题同时爆发,中国银行系统可能面临巨大亏损,25%的银行系统的资本充足率将低于8%的最低监管标准。这种严峻情况的假设前提是GDP增长降至4%,M2增长约10%,地产价格暴跌近26%及存贷款利率变化95个基点。

  据亚洲经济数据库数据,目前,中国银行系统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敞口是20万亿元,高于2010年全年40%的贷款总额。同时,房地产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为20%,相比香港地区和美国都处于低位。

  “虽然中国银行系统对房地产行业的直接敞口处于适中水平,但高份额的非直接敞口却是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的主要祸源。”IMF报告指出,银行的借贷主要是抵押贷款,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中,30%-45%的贷款是抵押贷款,抵押品大部分是房地产。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让抵押品价格大幅缩水。此外,对于与房地产业形成“垂直整合”行业(例如建筑、水泥和钢材),银行的借贷也面临着类似风险。

  “温和的直接敞口和低杠杆比率,抑制了房地产价格调整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影响。”一位从事银行业审计业务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住宅房产的价格被高估。短期来看,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现有速度增长,银行系统风险仍处于可控状态。

  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30%,只会对银行的资本缓冲产生最小影响。根据2010年底数据,如果发展商和土地储备贷款中的15%以及7.5%的抵押贷款变成坏账,那么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将下跌约1%。截至2010年年末,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只有1.1%。

  银行系统资金占比高达87.6%

  中国银行系统的资金垄断似乎让其他金融机构失去了喘息之机。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垄断现象严重。”IMF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系统资金占所有金融机构份额高达87.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比69.7%,国有四大银行资产占2010年GDP总额超过25%。

  由于国有企业对银行信贷的垄断和缺乏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在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小企难以融资。IMF指出,目前保险业管理的资产少于家庭储蓄规模的11%。信托基金、金融租赁和金融公司发展迅速,但相对于银行来说规模仍较小。

  《2010年中国保险业年鉴》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保险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除了行业内资产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实现18.4%的投资回报率外,其余的保险公司均处于回报率为-11.4%的水平。

  对此,IMF认为,随着中国银行系统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联系加强,政府需要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广度,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以促进银行之间的健康竞争,并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