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概股"私有化"重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6: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如果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海外退市后转为境内上市,这便失去了原本海外上市的意义了。”

  11月15日,嘉汉林业向《国际金融报》发送了董事会独立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独立委员会报告否认有关欺诈指控,并称,该委员会多方调查后,未发现嘉汉林业存在外界所提欺诈指控的证据。而另一方面,今年爆发的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令多家中国境外上市企业股价大幅跳水,不少企业萌生“退意”,并希望回归中国市场。

  损失无法挽回

  嘉汉林业指出,独立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证实了公司声明的现金结存,证实了嘉汉林业声明的林木资产的登记的所有权或合同所有权以及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此前公布过的总收入相符,驳斥了关于裕达木业是子公司的指控。

  嘉汉林业首席执行官Judson Martin称,我们可以明确表示,嘉汉林业不是Muddy Waters所称的“近乎彻底的欺诈”和“庞氏骗局”。

  嘉汉林业还表示,“对公司的员工、投资者和公司本身而言,这次调查无异是一次困难的过程。一个股票做空者所作出的无事实根据的指控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而这个做空者却从他人的损失中获得暴利。与混水所指控的‘近乎彻底的骗局’和‘庞氏骗局’相反,嘉汉林业是一家真实的企业,拥有真实的资产和真实的收入。公司保留追究事件的权利。”

  据悉,除了嘉汉林业独立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外,该公司正在配合安大略证券委员会和加拿大皇家骑警的调查工作。

  尽管各方面的调查可以最终令真相大白,但企业损失已不可挽回。

  据悉,自6月初浑水公司发布做空报告,指控嘉汉林业虚报资产以来,嘉汉林业股价下跌了74%,并从8月起被安大略证券委员会勒令停盘。股价暴跌致使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等投资者至少亏损了33亿加元(合32.5亿美元)。同时,有消息称嘉汉林业的股东也在计划起诉该公司,寻求追回75亿美元的股票贬值损失。

  私有化退市

  2011年,中国概念股不断遭到信任危机的“空袭”,股价遭遇空前冲击,不少未进入信任“黑名单”的企业也难逃厄运。越来越多的境外中国企业萌生退市的念对。

  根据工商联并购公会数据,截至11月12日,已有42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退市,包括7家私有化的公司。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已不到240家,而去年高峰时曾接近270家。

  此外有数据显示,最近12个月,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公司正式启动了私有化的程序,其中,6家来自纳斯达克,两家来自纽交所,两家来自OTC,1家来自泛美交易所,同时还有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正在考虑私有化的选择。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寻求私有化主要因为中概股的折戟,以至于管理层不看好未来几年在美国市场的表现。

  对于企业的私有化退市后的发展,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兰指出,私有化再上市有望为企业提供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张兰指出,首先,能够帮助企业摆脱股价低迷的困境,消除二级市场表现对企业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通过回购股份,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买方信心;第三,私有化之后公司经营权集中,有利于公司进行改革和治理,重新布局;第四,另寻市场再次上市,企业有望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

  出口转内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企业私有化退市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市场已向退市中概股率先敞开了怀抱。

  11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表示,欢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退市回到A股或H股。

  周勤业坦言,近期爆发的中概股风波,一部分是因为企业自身存在问题,例如少数公司存在会计问题,或是不少公司对国际会计准则、法律环境、投资者文化等不解;另一部分则是部分美国机构存在政治化倾向,而且美国存在全面做空制度,一些机构已将做空中概股作为一种盈利模式。他建议,未来海外上市中资公司一定要建立诚信理念,充分了解海外的会计准则、法律制度及投资者文化;同时遵守国外法律,控制风险,包括政治风险。

  但对于中国概念股退市后转战境内市场的做法,业界颇具争议。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海外退市后转为境内上市,这便失去了原本海外上市的意义了。”

  宋颂兴认为,企业海外上市的首要目的不是融资,而是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始终是要走出去的,如果仅仅是因为市场制度不同而退出,这只能说明企业的海外进军是失败的。宋颂兴认为,即便中概股信任风暴尚未完全消除,但作为一家过得硬的企业就应该继续在市场中坚持,调整过后价值最终还是会回归的。(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