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共财政应向校车倾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04:39 来源: 深圳商报

  □梁江涛

  11月16日9时15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一大翻斗运煤货车与当地幼儿园接送车迎面相撞,造成20人死亡,其中两名成人,18名幼儿。据介绍,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12版)

  惨剧发生,令人惊愕!事故的发生固然与超载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从大翻斗运煤货车与校车迎面相撞惨烈景象的图片上不难看出,校车的损坏程度明显重于货车,而且车头爆开,车身被撞击变形。相比于货车,校车的质量处于明显的劣势。该如何配置校车;如何通过公共财政的投入应对校车安全;怎样从源头上监管校车交通安全;如何强化运营和监管责任,保障孩子们的乘车安全等,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令全社会都感到揪心,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和关注这一民生热点问题。去年7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条件》开头即对“校车”作了具体定义,标准范围适用于专用小学生校车,其中明确规定了校车的安全要求。要求中不仅对车辆内外的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及车内布置作了详尽的规定,包括校车标志的组成、式样、车身外观涂装、标牌及停靠站点标志等,更明确指出双层客车、铰接客车等不应作为校车。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校车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但是要看到,一方面仍有大量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车上路,配备高质量的校车遭遇到不同的办学渠道和资金来源的多重制约,另一方面择校现象由来已久,校车运营模式错综复杂,难以统一,大面积推广标准校车困难重重,使得校车安全隐患问题一直难以破解,令人担忧。

  让校车安全不能再成为沉重话题,各级政府必须勇于担当。从制度层面,不能止于有了国家标准,就平安无事。必须将配备和更换高标准校车支出纳入公共财政,采取强制性推行的举措,淘汰现有不符合标准的校车。并将校车的升级配置与安全运营纳入政府领导的考核体系。事实上,经济发达地区已提前一步。今年4月,“最牛校车”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腾冲旧小学开出第一班。这批“长鼻子”校车安全系数高,借鉴了美式校车经典外观——“卡车头+公交车身”的造型,每辆40万元,全由政府买单。而浙江德清县政府出资2000万元购置了79辆高标准校车,运营模式是政府负责设车站、批资金、管维修、配司机;教育部门负责汇总学生乘车需求,审查校车开通资质;学校负责配备校车值勤教师,保证孩子乘车安全。全县乘车学生每人每次乘车支付1元钱,其中贫困学生免费。这些被称为“学生特权车”的新标准校车一上路,就引来一片叫好声。这一模式应该上升为具有统一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制度。

  同时,在强制推行标准校车中,对民营学校、幼儿园的校车升级中的资金困难给予补贴,并在交通运输上出台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当然,从长计议,从节约社会成本和教育公平角度,还必须使教育资源趋于平衡,取消“长途跋涉”的择校;必须将幼儿教育义务化,减少各种风险。总之,公共财政向校车倾斜,是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