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首个社区民博馆迎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08:10 来源: 商务部网站在盘龙区桃源社区有一个260平方米大的袖珍民博馆,它容纳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实物。今年9月底,这个云南省首个社区民族博物馆正式开门以来,迎来了许多参观者。
高50公分、宽20公分,口径呈椭圆型,木质材料,还有盖子和背带。这样一件展品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代上京赶考学子们身上背的书箱,但这却是现代少数民族还在沿用的一件传统家具——衣柜。
在盘龙区桃源社区有一个260平方米大的地方,容纳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实物。彝族的大三弦、苗族的传统纺车、傣族的油纸伞、白族的扎染……整个博物馆展品70余件,摄影作品80幅,它们撑起了云南省首个社区袖珍民族博物馆,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活课本”。
其中,最珍贵的当数苗族的传统纺车。盘龙区鼓楼街道文化站站长王建中说:“这架纺车是从盘龙区滇源街道辖区内苗族村寨收来,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历经了几代人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最奇怪的展品,就是那个让人一时猜不透的衣柜。据介绍,苗族定居地点一般在山腰,用特殊木质制作出的衣柜具有防虫的功效,在搬家时这个可以背上就走的衣柜既省时又省力。
从文山马关来昆明打工的陶兰很有感情地指着傣族筒裙说:“傣族的服饰颜色很显眼,上身素雅,下身大红大花,扎包头。女性的筒裙都紧紧地裹在身子,尽显傣家姑娘婀娜的身线。” 这条筒裙就是陶兰亲自缝制送来的。在袖珍博物馆的70件展品中,绝大多数都是辖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无偿提供的。
这里展品内容丰富,有剪纸、甲马、瓦猫、布扎、彩扎、雕刻、民族服饰等传统实物,还有民族民间传统承载物如民族乐器、民族民间小调原始资料,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影像图片资料以及一些民族民间传说、民族民间故事、民族民间歌谣、民族民间谚语等口述文学。
要让少数民族找到归属感、消除对城市的陌生,并有寻根地,今年9月底,少数民族袖珍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国庆七天就接待了200多名参观者。王建中动情地说:“它是社区城市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在民族团结大家庭中幸福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影像,使社区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濒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
目前,博物馆内分设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综合陈列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放映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传习所。
王建中表示,陈列馆除收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实物外,更重要的是对传承人的传承和利用。通过他们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融入社会生活中,积极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探索一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路,实现传承与生产制作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少数民族袖珍博物馆将以陈列馆为平台为民族民间传统传承人建立一个集收藏、展示、传习、制作和销售的保护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路。陈列馆成为民族民间传统传承人展示的平台,在提升了民族民间传统传承人地位的同时,也提升民族民间传统传承人作品的经济收益,以此来刺激民族民间传统传习培训的开展。
在少数民族博物馆内设立民族民间传统传习所,能让观众直接面对民族民间传统传承人作品的制作过程,同时也可参与进来,直接感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使博物馆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通过这个平台推出展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其他成果,将其打造成为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交流平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