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银行卡助力以房养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8:15 来源: 新浪财经刚退休不久的赵阿姨每月退休金仅够过日子的,她听说最近国内有家银行推出了一张借记卡并可以做“养老按揭”业务,也想用仅有的一套房子改善老年生活,她的这种想法是否可行呢?经过咨询专家,像赵阿姨这种情况并不适合做这种业务。那么,银行的“养老按揭”到底适合于哪类老年人群?面对当前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扶持和满足潜力巨大的养老需求呢?在第四届乐成养老“老生常谈”养老金融保障之养老按揭论坛上,聆听了养老机构、银行业、保险业等专家给予的相关答案。
丰富金融产品功能 满足多元化需求
今年10月,对“倒按揭”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借鉴国外“倒按揭”的思路,结合国内特点及养老传统,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首张具有“倒按揭”功能的信福年华借记卡。那么在国内,这类产品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呢?今后金融产品在设计上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据总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王剑介绍,“信福年华”借记卡的养老按揭业务基本是面向55岁以上的老年客户,占到整个客户数量大概四分之一左右,因此特别为这类客户专门推出了“信福年华”借记卡,并涵盖了所有的金融服务内容。持有“信福年华”卡的老年客户可以享有提供的金卡和白金卡所有银行网点的便利、费用减免以及延伸的增值服务项目。在“信福年华”卡的老年社区,为持卡的老年客户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文艺鉴赏以及银行理财方面的讲座,讲解银行金融业务的知识,怎么使用网银及现代化的金融理财工具等;考虑到老年客户的消费特性,还为所有持卡人免费提供“金融短信通”的服务。
他还表示,现在老年人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了,中信“信福年华”卡特别为老年客户设计了养老按揭产品,这也是“信福年华”卡理财产品中的一大项。产品要求老年客户本人或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作抵押,银行向老年客户的借记卡中每月发放用于养老用途的贷款,客户按月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到期后由老人或老人子女再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这些产品的设计理念,就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养老观念和实际国情,也体现了对于老年人的关爱服务。
“今后的趋势是,私人银行客户或者个人高端客户的需求主体更加多元化,银行更注重为客户提供的是‘世代金融’方面的服务”,建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人士在谈到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时认为,从客户的层面来讲,相信“倒按揭”这类金融产品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比如产品设计要求、隐私保护、税收优惠等,今后产品将更趋向于个性化和定制化。
目前,政府鼓励商业保险企业积极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那么保险业应该设计哪些适合国情的产品呢?乾景家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怀年对此表示,目前我国此类的保险产品还比较欠缺,在保险产品中有两种比较可以说明养老和理财产品的特点,一种是定期年金产品,交的年期是固定的,盈利也是固定的;第二种是终身年金产品,这种产品比第一种方式更灵活。当前,银行和保险之间是不能混业经营的,我们应该呼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集团下的公司推出一些灵活多样的产品,让人们可以进行多种选择,比如有房子的人,需要抵押给银行,无论房子价格是涨还是跌,可以采取定期收益方式解决。
老龄化进程加快 养老新模式浮出水面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口860万。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3%,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1.5%的城市老年人愿意入住各类养老机构、老年社区或老年公寓,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老年人更多。在这种情形下,“以房养老”概念的出现是解决养老难题的一种积极补充。
早在2007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郑斯林就曾提出“以房养老”观点,即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养老融资方式。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贺强等全国政协委员也提交了源于“以房养老”方面的提案。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以房养老”业务的相关鼓励措施。
据乐成养老营销中心总经理高峰介绍,房屋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目前在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养老模式,即老人把自己名下的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及协议定期支付老人一定金额的费用,用于老人养老。待老人离开房屋(包括自动离开和去世)房屋即为保险公司所有,因其操作过程像是把抵押贷款业务反过来做,如同金融机构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借款人手中买房,所以在美国最先被称为“反向抵押贷款”。
在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为养老买房子,将富余部分出租。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还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日本,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以房养老”也非常普遍,通常选用“倒按揭”形式,适用于55岁以上的人群。
面临阻力 “以房养老”谋突破
事实上,仅仅10年的贷款期限和“55岁以上”、“至少拥有两套房子”、“按月向银行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等规定,令这项“养老按揭”业务变得有些尴尬。
“以房养老”看上去虽美,但在国内的推广却困难重重。几年前“以房养老”在各地都曾进行过试点,但最后因市场反应寥寥而终止。传统养老观念、房屋产权、财政税收、法律政策缺失等成为了“以房养老”发展的“瓶颈”。
首先,传统养老观念难改,使得消费主体很难接受这种形式。其次,在中国被金融界认为是“倒按揭”最大障碍的,是房屋产权。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产权到期后如何处置依然存在政策盲点。“以房养老”在很大程度上是福利性的,这需要政府或是非商业的运作,而目前情况下,银行推出的相关按揭业务基本上是基于商业运作,这与“以房养老”的本质是有区别的。今后,国内房价波动、产品风险大、成本收回时间长以及财政税收政策配套等,都是当前此类金融产品迟迟未出的原因所在。
参考国际经验,美国的养老机制,政府起到的作用是导向性的,它的指挥棒往哪边挥,资源就会往那边去。相比亚洲国家,欧洲和美国的政府相对来说制定规则的比重更多,尤其是在行业导向、金融资产评估以及相应法规配套方面,要比其他国家更超前。“倒按揭”模式可以作为未来养老方案的一个选择,但这需要完善法律、房产估算体系、风险防范等相关制度和政策,如明确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有偿续期的法律问题、险种的界定、房价波动可能造成的风险补偿等。
在国内,这一模式最开始推行时,就显示“水土不服”、步履维艰,以房养老“改进版”、“租房养老”在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的推进下悄然进行,在杭州,老人仍然拥有房屋产权,但房屋由街道出租、维护,并把租金打入专属银行卡,而银行在提供相关增值服务产品的同时,负责租金和养老费用的代收代付服务。推进者希望以这一形式为基础,探索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