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基金经理的反思:绝对收益为何那么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1:3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黄婷
“我将今年全部的交易记录看了一遍,最后只有用四个字来形容——‘无地自容’。”一位基金经理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
过去4年股票型基金中能够做到绝对收益的基金只有4只这一事实说明,做绝对收益真的很难。我们不妨听听几位基金经理的反思。
系统性风险:绝对收益的“头号杀手”
股票型基金的合同一般规定股票仓位为60%~95%,相对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仓位上的掣肘已经让其距离绝对收益多了一道屏障,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私募基金或许可以空仓过冬,而公募基金则最少也得维持60%的仓位忍受煎熬。
在过去4年多的时间中,鲜有为投资者赚钱的基金,或许这也不能怪基金经理,毕竟在大盘暴跌了60%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并且,即便是国外的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的职责就是在遵守契约的基础上,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当目标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时,公募基金出现亏损就在所难免。
但对基金经理而言,能否灵活运用好这60%~95%的仓位,也是一项挑战。
“2008年的时候,我们错就错在并没有把系统性风险作为一个最大的风险看待。”曾经在2008年遭遇过重挫的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就对本报说,国内公募基金其实是借鉴了海外共同基金的经验,2008年之前,在公司的理念中,一直认为系统性的风险是主观努力规避不了的。
2008年市场大跌的时候,该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多数维持高仓位运作,净值一路暴跌,多只在2007年成立的基金至今净值仍处于面值以下,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怨声载道。
“按照国外的经验,系统性的风险应该交给市场和投资者,基金经理的工作是你给钱我帮你投资。持有人买股票型基金那就表明看好市场,由基金经理来选投资标的;如不看好市场就不要申购股票型基金。但经历了2008年的挫折,我们后来反思,国内的基金经理在做投资决策时也必须努力规避系统性风险。”上述投资总监说。
经历了2008年的风波之后,上述投资总监表示,该基金公司从投资机制上做出了一些变动,这也使得该公司在今年以来下跌的市场中表现优于同行。据介绍,该基金公司自2008年之后,首先把宏观经济和策略研究提升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此外,我们也在投资方法上做了一些修正,针对A股的实际情况,加强交易水平。”该投资总监说,现在,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也提出了不同的交易策略,比如说牛市中定一个交易策略,在熊市中要定一个交易策略,在平衡市中又要定一个交易策略,这样能提高投资的绩效。
今年中小盘股的整体调整让另一位擅长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遭受了比较大的挑战,他在反思自己的操作中,也将对系统性风险判断的失误列为“头号杀手”。
“今年是做得比较痛苦的一年,市场的风格也不是我们擅长的中小盘股的风格,我特地将今年全部的交易记录看了一遍,最后只有用四个字来形容——‘无地自容’。总是在寻找市场中的机会,但总也找不到。现在回头看看市场才恍然大悟,如果你在这个市场中老是找不到自己擅长投资的东西,说明这个市场基本没有机会了。在那个时候其实就应该放松心态,放慢节奏,少做交易。”该基金经理反思道,但今年我们还是操作太多了,错在“太有为”,每一次都想赚钱,结果错失了大局。
该基金经理说,今年一开始就将市场定位为“震荡市”,但没想到后来市场一路震荡向下,还创下了去年以来的新低,由于对大盘的判断出现了偏差导致仓位一直很重。
“如果一开始就判断今年市场不太好,或者跌到2800点后能够及时发现趋势不对,在那个时候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措施,降低一下仓位。”该基金经理说。
坚守价值还是顺应市场?
“王亚伟为什么总是能做对?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也是把绝对收益作为我们投资的目标,但是在反复尝试当中,我们也发现很难,在坚守价值还是交易之间,很难做出一些转换。”上述擅长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说。
该基金经理说,以今年重仓的品种为例,都是深入调研过的认为有成长性的品种,这些相对优秀的公司有的在1~8月份收益还是正的,但是到9月份市场加速下跌的时候,它们也跟着杀跌,所以造成三季度净值出现比较大的损失。
“现在回头想想,在市场趋势整体向下的背景下,这些优秀的股票即使基本面没有变化,但是到后面整个市场已经迷茫了,这个时候股价具有相对优势反而会成为杀跌的主力。”该基金经理说,小盘股的波动幅度一般是大盘股的1.5~2倍,涨得快跌得深,这是它的特点。投资小盘股,要么顺应它这一特点,要么就回避它。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作为一只基金,很难说估值高了就卖,投资小盘股必须考虑风险收益的平衡,对于确实很看好的股票,就得承受它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公司的基本面跟当时买入时候相比没有变化,就不应该顺着市场的情绪去做大幅度的调整。我们今年也是这样,但痛苦的地方就在这里。”该基金经理说。
另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表示基金很难做好每一次的波段操作。
“不单单是规模的原因。假如说股价明显高估了很多,这个时候可以做波段,但是如果它才高估了一点点,是一个合理的水平的话,就不好做。因为我不知道市场会跌到什么位置。”该基金经理说。
该基金经理还指出,比如在最近这波反弹中,之前的确预测到市场具备反弹的可能,但是对反弹空间有多大确实心里没底。“所以这波反弹我也没有参与,这些交易性的机会对大基金来说是很难做的。”该基金经理说。
对冲工具缺失
除了操作之外,公募基金目前对冲功能的缺失也是导致公募基金难以改变“靠天吃饭”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
首先,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目前被界定在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品种上,这一界定明确了基金的投资范围,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公募基金也只能一味做多,而缺乏做空的工具。
“基金管理公司或许可以把绝对收益产品作为专户业务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要在公募基金上做绝对收益产品,将会受到各方面的掣肘。”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说。
代宏坤还表示,目前,国内公募产品期望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来获取绝对收益,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判断灵活调整股票仓位,但这类基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收益基金,灵活的资产配置也有很高的风险,对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