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外来工子女将“积分入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0 08:39 来源: 深圳商报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广东省将推行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积分制管理办法,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广东省义务教育面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群体之间受教育权落实不均衡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根据广东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将针对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在不断增加公办学位的基础上,政府将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建立各级财政合理分担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放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升学限制,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还将实施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等措施。

  相关链接

  积分入学的“中山模式”

  【深圳商报讯】据南方日报报道, 2009年,广东中山市试点的非户籍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使得外来工子女也有机会入读公办学校。目前,全市就读公办学校的流动人员子女达6.6万人,今年入读的有11027人,其中通过“积分制”入读的有4328人。

  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综合管理问题,这一问题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为应对外来常住人口子女人数骤增带来新的“就学难”问题,中山按照中央“两个为主”的精神,加大学校规模建设,公办中小学尽量扩容,降低公办中小学招收外来常住人口子女的门槛,确保他们有书读,读好书。

  据介绍,2009年,中山市政府颁发了《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文件明确,中山以后每年将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积分排名的方式为外来流动人员安排一定数量的入户指标,并逐步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达到一定分数的流动人员子女亦可入读公办学校。

  在积分入学办法的基础上,2010年1月12日,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正式启动,全面接受中山市122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入学申请。

  据了解,这一制度被称为“中山模式”,广东省政府2010年6月出台的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借鉴了这一模式。

  广东出台规划

  学前教育纳入

  基本公共服务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到2015年,广东全省各县(市、区)将普及学前到高中的15年教育。根据近日印发的《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个省将把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到2013年底,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7%以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