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WTO十周年:海外投行搅局中国证券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4: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域

  在中国股市迄今21年的历史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关键点阶段。

  此后,外资急速涌入中国证券业。

  根据证券行业对WTO的承诺,加入后三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从事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以及发起设立基金。

  2004年至今,三波合资券商成立浪潮滚滚而来,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财富里昂、海际大和、瑞信方正、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华鑫等合资券商相继成立。截至2011年11月,合资券商已达13家。

  这些合资券商有过光彩夺目的瞬间,比如操作全球最大的IPO;也曾遭遇重大的挫折,如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因经营不善而失败。

  但不可否认的是,合资券商对国内的证券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外方控制“桥头堡”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完美的印证在摩根士丹利身上。

  1995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掀开中国合资券商序幕。

  其中,摩根士丹利持股34.3%,为第二大股东。有资深投资界人士坦言,摩根士丹利对中金公司早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但引入了海外投行的管理制度与业务技术,还为中金公司培养了管理团队。

  “但2000年左右,大摩(指摩根士丹利)已完全退为财务投资,中金公司基本完全由中方高管操控。”某券商高管表示,至2007年,摩根士丹利有意出手自己在中金公司的股份。

  2010年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正式获准出售其所持有的34.3%的中金公司股权。

  但他进入中国的步伐并未中止,而是另觅合作伙伴华鑫证券以获取在华业务牌照。

  2011年6月10日,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在上海共同宣布,双方合资成立的证券公司正式开业运营。该合资证券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

  其中,华鑫证券在合资公司中持有三分之二的股权,而摩根士丹利持有

  三分之一的股权。合资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中国市场的股票(包括人民币普通股及外资股)的承销及保荐,和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保荐及自营交易。

  更重要的是,摩根士丹利在新的合资公司,具有很大的话语权。

  表面上看,放弃控股权,是外资进入中国证券业的唯一路径,然而合资外衣之下,中外合作早已变形。

  比如高盛高华证券。

  从股权结构看,高盛与高华证券分别持股33%、67%,未超过监管部门的“红线”。实际上,高盛的控制力来源于在高盛高华中占67%股权的北京高华证券。其通过制度安排,进而实现对高盛高华的绝对控股。

  而在北京证券重组中,瑞银证券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证券3亿股份,使之在新公司中持股比例达20%。最终,瑞银集团成为北京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瑞银也成为首家获得全牌照的合资券商。

  “外资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着类似高盛或瑞银的实际控制力。”上述资深投资界人士表示,在这类合资券商里外方获得控制权,中方退居幕后。

  搅局投行

  难以在经纪业务中施展“才华”,投行成为合资券商的最重要业务。

  中国市场投行佣金激动人心。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称,中国市场的佣金快速增长,占全球佣金总额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1%,提高至2010年的7%。市场佣金总额高达58亿美元。

  从业绩上看,合资为表、独资为里的券商更容易成功。由中方掌控的中金公司,和实际由外资全面主导的高盛高华及瑞银证券都是这方面的明证。

  在2007年至2011年,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是合资券商的佼佼者,而海际大和、华欧国际则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位居所有券商排名的中下游。

  中国证券业协会2010年度的排名中,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前五名分别为中信证券(600030.SH)、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国泰君安、瑞银证券摘得。前五强中占去三席的事实显示,合资券商已开始悄然上行,成为证券业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当然,合资券商里也不乏后起之秀。比如中德证券。成立不到一年半,中德证券就揽入保荐承销收入3.06亿元。财富里昂也有上佳表现,排在29位。

  但有喜就有忧。

  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是因亏损而合作失败的合资券商。2003年11月26日,长江巴黎百富勤正式开业,长江证券(000783.SZ)原投行业务也向合资公司整体转移,合资公司为此付给长江证券项目转移费用600万元。

  但发展至2006年,巴黎百富勤中国联席主管蔡洪平带着十多人的投行团队转投瑞银集团,巴黎百富勤已是人才凋零。

  2007年1月,长江证券宣布,收购法国巴黎银行持有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33%股权,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长江巴黎百富勤将成为长江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并将更名。

  据内部人士介绍,两大股东之间的隔阂主要在于,法国巴黎银行是长期战略布局,并不指望在短期内有多少盈利。但是盈利问题却是长江证券十分看重的,且长江巴黎百富勤的业绩未能达到长江证券的预期。

  国际板冲动

  合资券商并未停下脚步,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创业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强大的金融机构,通过合资的模式进入中国的承销市场。

  2011年7月11日,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低调开业。6月底,该公司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展股票与债券的承销、保荐业务。

  而在此不久之前,已经有另外两家同等模式的合资投行相继开业。5月底,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业,中外方股东分别为国联证券、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另一家美资投行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合资,在6月成立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传言中的还有麦格理与海通证券(600837.SH)、东方证券与花旗银行。

  他们的目光瞄准的是国际板。

  “在国际板推出预期迅速升温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出现新一轮成立合资券商的热潮。”普华永道中国咨询部企业并购服务合伙人卢玉彪表示。

  “事实上在创业板起步后,合资券商已经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上海某合资券商高管表示,合资券商异军突起,值得关注,但在现有格局下,合资券商发展的最大障碍仍是客户资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