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的崎岖合资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4: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杨颖桦
“入世”十年,合资九载,两度危机,沧海桑田。
十年前,中国加入WTO,根据承诺,外资即可持有合资基金公司或券商33%股权,三年后可升至49%。十年过去,合资基金公司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纯中资的基金公司。截至2011年11月份,67家基金公司成立,当中合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38家,占到大半江山。
事实上,合资基金公司一开始确实给中国的基金业输入了新鲜血液。以招商基金为例,该公司成立后各项制度的设计都借鉴了股东ING。
而更多的影响或是一些国外成熟市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多年带来的无形资产。
合资基金进入中国,在风险控制、投资理念、市场营销等方面给国内基金行业带来了海外成熟的理念和经验。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合资基金非常重视合法合规、注重投资者教育,把各种在海外市场上行之有效的投资理念引入国内市场。”
除此之外,合资基金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宣传上的投入也成为基金业借鉴的地方,目前有一些合资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已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合资基金公司作为证券服务业入世的三大承诺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当初的承诺也早已一一兑现。然而,其单纯的数量增长掩盖不了整个群体实力的苍白。
我们可以看到,从2006年之后,合资基金公司就陷入了一个怪圈:难以长大。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前十大基金公司中,除了2005年才变更为合资公司的嘉实基金,其他合资基金公司很难站稳前十大。
而合资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也在心境上出现了变化,他们纷纷看到了行业的天花板。
在2007年沪指创造了6000点新高的时候,普华永道在2007年中对合资基金高管们启动的首次调查显示,他们对于合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行业的未来前景极其乐观。仅仅在两年之后,普华永道在2009年中对合资基金高管们启动的第二次调查显示,各种不同的沮丧情绪已经出现。同样是普华永道的调查,在2011年出炉的第三次“合资基金在中国”调查显示,合资基金公司的管理者们,对于行业的发展预期,早已沧海桑田:接受调查的70%参与者预计,未来将会有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这市场中撤离。
而追寻其背后的动因,合资基金公司牛市中的保守策略让其错失良机是外因;从内部原因分析,外资占主导的合作基金公司更容易遇到考核注重短期利润而造成的行为短期化问题,另一方面,中外股东间的各种冲突也是影响合资公司做大的原因之一。
成绩初步打下,问题也已出现,如何为这个已经走过了九载春秋的群体寻求新的出路?展望合资基金公司的未来,其优势或应定位于海外。
“未来合资公司的优势业务应该在海外业务的发展,毕竟有外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合资基金人士告诉记者,此外,在量化投资和金融衍生产品相关的方面会有一定优势,毕竟这些在海外已经发展了多年,合资基金公司很容易从外方股东获取相关专业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