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省外名家书画福州“遇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5:40 来源: 东南快报

  本报讯(记者林启星吴静见习记者吴旭涛)昨天下午,福建运通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在福州南后街宗陶斋举行。拍卖会上记者发现,福建本土书画家作品受热捧,而省外名家作品则遭到冷遇,就连此次重磅推出的齐白石幼子齐良末书画精品也未能幸免,25幅中有8幅流拍。主办方告诉记者,这已经比预期的要好了,“外来和尚难念经”一直是福州书画拍卖市场的问题,这次引进齐良末的作品,也是培育市场的一次尝试。

  本土书画家作品受热捧

  本次拍卖会上,共有302幅作品参拍,其中重点推出齐白石幼子齐良末书画精品25幅。

  记者在现场发现,拍卖会上本土书画家的作品受热捧,有的还出现了“抢拍”的现象。书法家罗丹的一幅书法作品起拍价2000元,经过11次竞拍,最后价格翻番以4200元被人竞得;福建籍书法家陈奋武、朱以撒的书法作品也遭“抢拍”。

  本场竞争最激烈的要数陈培锟的书法对联镜框。陈培锟是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返乡从政。著有《海滨谈屑》、《闽文偶录》、《闽文辑要》等。这幅对联起拍价两万元,但是大家你争我夺,经过20次举牌,才被人收入囊中,还有人鼓起掌来。

  与本土书画家作品相比,外地书画家的作品则没这么受宠。程十发、吴湖帆等省外名家作品纷纷流拍,未流拍的多是一锤定音,少人抢拍。本次重点推出的25幅齐良末国画精品,也有8幅流拍,其余17幅均被80号买家一人购得。

  福建运通拍卖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锦华告诉记者,齐老师的画作未能受热捧,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我们原来还以为有一半会流拍,这是福州市场的问题。”她说,“外地书画家也不愿意把作品放到福州来拍卖。这次把齐老师的书画引进来,是我们做的培育市场的一次尝试。”据悉,在拍卖会之前,齐良末也表示,卖出多少无所谓,这次是来福州做个尝试。

  福州书画市场不温不火

  “外来和尚难念经”,李锦华把福州书画拍卖市场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文化底蕴不够深厚。

  “由于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福州书画拍卖市场相对封闭,大家对外地的书画家都认识不够,对闽籍名家了解更多,所以本地书画家受热捧也不意外。”她说,“这也导致福州乃至福建省书画收藏市场的起步比北方一线城市至少晚了10年时间。专家团队建设缺乏,品牌培育不够、市场不成熟等因素确实都制约了整个福建书画收藏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福州地区的书画消费主要由收藏投资、送礼馈赠和家居装饰三种类型构成,其中装饰消费是最主要的部分。也正是在这方面,我省的消费水平与其他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同样一幅大师的书画作品,如果在福建拍卖售价是一万元,那么在北京、上海或是经手嘉德等知名拍卖公司,至少能拍到两万元以上,贵了近一倍。

  据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野介绍,有些城市特别是北方的书画市场不仅“火爆”,而且相当成熟。即使在一些小城市,书画消费者的整体鉴赏水平都远高于福州这样的省会城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