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百事中国这十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12:04 来源: 《环球企业家》网站

  收购引发革命,谈判仍在进行

  突然的消息

  11月4日下午,许多中国百事(Pepsi)的员工都收到了一条短信,他们被要求返回各属公司参加会议:其中国区主席孟可仕在上海召开的视频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百事和康师傅的联盟计划被宣布。

  根据协议,在新的联盟下,康师傅将会和百事现有的灌瓶厂一起参与生产、销售和分销百事公司的碳酸饮料、佳得乐品牌饮料,百事仍将保留产品的市场及品牌推广。康师傅将会在百事授权下开拓纯果乐的果汁饮品,康师傅和百事现有的瓶装业务也将拥有单独的权利分销百事品牌在中国的饮料产品。百事在中国拥有24家灌瓶公司及合资企业。

  百事灌瓶厂的员工包括一些高管事后称,他们当时对这一消息倍感意外。“2005年百事曾要收购康师傅,可眼下被收购的却是我们。”百事的员工称。

  第二天,许多未能参加这一会议的员工不敢相信,纷纷回公司求证。确认这一消息后,有些人感到沮丧。

  这一天开始,百事中国多位高层包机赶赴各大区解释与康师傅的战略联盟。

  百事中国公司给本报发来的回复称:“百事公司和康师傅的联盟是一个共赢的战略合作,对两家公司、员工、百事灌瓶厂现在的中方合作伙伴、广大消费者和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都有好处。”

  但百事一位大区总经理称,前来宣讲的百事中国高层眼中尽是公司的利益,嘴上充满了对未来前景的预期。可唯独对员工权益的保障没有涉及。

  百事成都的员工称,最初员工对于并购的条款毫不知情,对于康百联姻也未产生激烈的抵触情绪。可当看到百事中国高层始终未能给出关于员工权益的说法时,他们觉得百事高层可能隐瞒事实,未就员工利益进行过认真考虑。

  这些员工认为自己的未来权益并没有保障(康师傅承诺两年内百事团队现有利益不变)。一位成都百事市场部员工对本报称,得知此事他第一感觉就是,“全国24家灌瓶厂连同3万多员工,一夜间被百事给处理掉了。百事通过这次交易甩掉了包袱,可员工却成了牺牲品”。

  在重庆百事工作的李毅(音)看来,能为全球财富五百强——百事公司工作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但他后来对这家全球五百强公司能够支出的薪水有些不满:李毅每月的薪水不到两千,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当下,生活显得艰难。

  自从得知康师傅即将收购自己所在的灌瓶厂的消息后,李毅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出路。像李毅这样的普通员工是百事员工的大多数。

  不安

  百事一位中层向本报提供了他们的薪水结构:普通员工的收入为1500~2000元/月;主任一级的薪水为3000~4000元/月;经理一级的薪水为6000~8000元/月;总监每月收入一般在一万元以上;分公司的总经理每年薪水在30万元之上。

  由于薪水太低,一部分百事基层员工试图借联盟之机选择离职,并要求企业买断其工龄,获得N+12或者2N+12的解职补偿金。(N为其为百事公司服务的年度数)

  不安情绪在员工中开始蔓延。

  11月9日是百事全国各大区经理赶赴上海开会的日子。在这次会议上,大区经理纷纷把自己区域内员工的意见向中国区高管进行了转述,而百事中国高层表示会考虑员工的意见。

  百事在中国建有24个灌瓶厂和一个浓缩液厂。浓缩液厂曾多次提价,利润丰厚,但下游灌瓶厂大多亏损。由此,百事中国从浓缩液厂利润中酌情拨款支持灌瓶厂,约每箱2元左右。每个灌瓶厂平均的建设成本在2000万美元左右。

  一位百事灌瓶厂的高管称,把交易放在11月4日,明年百事的年报上就会获得一个漂亮的开局。账面上只有浓缩液厂的利润,而没有灌瓶厂的亏损。

  百事一大区经理称,目前百事灌瓶厂的亏损,很大程度上缘于近年来百事在饮料市场策略摇摆和错误。

  2008年,百事大中华区(饮料)总裁陆文凯从沙特赴中国上任,开始对百事的销售系统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陆文凯认为,百事饮料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是因为销售人员少、销售渠道线路少所致,于是开始斥资大幅度“加人、加线、加冰柜”。2009年,百事新购的冰柜,相当于过去三年的总和。与此同时,百事的销售大区由原来的东南西北四个增加了东北和中区,仅高管就扩编了百余人,由此带来每月的工资成本增加100多万元。

  但在销售量短期无法提升的情况下,到了2010年,百事灌瓶厂的人均产出竟连业务员也养不活。为了降低成本,百事各大区又不得不“减人、砍线、卖冰柜”,反复折腾加重了灌瓶厂的亏损。

  特殊绩效奖金

  11月10日,百事中国高层的口风突变。一位大区经理回忆道,百事中国高层与各大区经理产生了分歧,前者认为大区经理夸大了事态,并认为与员工所签劳动合同的主体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各地百事分公司,只不过公司的股东发生了变更。

  这次会议上,一位百事高层还举例称,百事公司的股票在股市上天天被买进卖出、变更股东,难道这也要对员工做出赔偿吗?

  于是,这次大区经理会议,除了百事和康师傅的两封高管亲笔信,百事各大区经理并未能从上海带回他们所盼望的成果。

  11月11日,一位大区经理向其所属的员工宣读了两份信。一封是百事大中华区主席孟可仕所写的《与康师傅策略联盟的进一步沟通》,另一封则是康师傅董事长魏应州的《致百事中国饮料公司的一封信》。

  孟可仕在信中说:“我知道大家都觉得我们在员工大会上侧重点是公司和商业方面的考虑……我知道大家也担心联盟获批后康师傅可能把两个系统进行合并重组,并会导致百事精神的丢失。百事和康师傅都承诺至少在两年内会保证两个系统的独立运营。……我们理解到在联盟信息公布之后,对大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因而,在此,我特别授权给所有MUs(瓶装厂)和Cluster(大区)员工一个月的特殊绩效奖金以鼓励大家顺利完成CNY(中国春节)。”

  魏应州则在信中承诺:“我们承诺维持两个团队独立运作,同等重视两个团队力量,相互尊重彼此的企业文化……我们承诺未来两年继续倚重现有百事的团队,维持现有的百事体制和待遇不变。”

  “当看到孟可仕的信时,百事员工都理解为,这证实了并购没有员工保障的计划和预算。”这位大区经理称,截止到2011年10月,百事中国区业务收入和利润已大大超出了计划目标,此前孟可仕就在内部会议上提出要多发一个月的特殊绩效奖金,许多员工也都知道此事。百事中国高管只是将先前许诺的奖励挪来应急。

  对于康师傅方面的表态,一位在百事中国工作近10年的老员工称,百事与康师傅本来是竞争对手,对其企业文化有所了解。百事来自美国,康师傅是有着日资背景的台湾企业,两个企业的文化相差较大,但业务却基本相同。许多员工在百事工作了十多年,对于百事以及美资企业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同感、归属感。他最为担心的是,在更换新东家后接受不了康师傅的日资企业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而不得不自己选择离开。

  仍在进行的谈判

  对于此次并购,许多员工均向本报表示,他们感到百事与康师傅的合作模式漠视了员工的利益,违背了百事所倡导的价值观。一直以来,百事公司倡导“开诚布公”、“恪守诚信”、“尊重他人”、“共同进步”的企业文化。

  一位百事中国老员工称,许多员工对于百事以及企业文化有了很高的认同感、归属感。经逢此变,百事中国公司将流失大量的员工和高层。

  百事公司方面对本报回复称:“百事最关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的就是员工的工作保障问题。……百事是一家负责任的雇主。我们高度承诺保护员工的权益,尊重并鼓励员工通过合法、合理、正当的途径与公司交流和反映诉求。”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除国有企业之外,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并购不是必须征求员工的意见。《外商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中,没有对被并购境内公司的职工安置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是要求外国投资者在向审批机关报送的文件中,应同时报送被并购境内公司职工的安置计划。

  此时,百事中国的员工与其高层之间已经失去了互相的信任。11月14日,重庆、成都、南昌、福州等多家百事灌瓶厂员工开始抗议并购。

  康师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目前本公司与百事的联盟仍需政府批准。百事员工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该给双方更多一点的时间。在政府审批之前,任何的变动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也只能等待政府审批之后,按照我们当初约定的进一步规划来跟大家报告”。康师傅仍然认为并购百事的灌瓶厂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本报截稿之时,百事员工与公司高层的谈判仍在进行。(原文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种昂 张晓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