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资银行会沦为外资机构的提款机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0:05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

  外资机构:我看好你的未来。

  中资银行:好。

  外资机构:但我需要卖掉你的股票。

  中资银行:好吧。

  一边看多,一边做空,市场蒙了。虽然外资机构在减持中资银行股的时候承认,是因为自己的日子不好过,并明确表示不会看空中资银行未来的发展,但这种观点并不能让我们舒服些。毕竟,外资机构拿走的是数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而这正显示了中国金融机构由于在定价上的被动而逐步成为外资机构“提款机”的现实。

  11月15日,中国建行发布公告称,美国银行已于11日和14日同意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约占该行已发行总股份的4.14%,有关交易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内完成。初步计算,本次减持交易美国银行套现约66亿美元。

  而就在今年8月,美银刚出售约131亿股建行股份H股,总金额83亿美元。当时,美银承诺“未来12个月内无增持或减持建行股份的计划”。

  自2005年6月入股建行之后,美银最高持股比例一度曾达到20%。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后至今,美国银行已经四次减持建行H股。据统计,几年间美银在建行身上赚了194亿美元。

  遭到减持的不仅仅是建行,近年来,包括中行、工行、农行、招行在内的多家中资银行都被频繁减持。

  就在11月9日,高盛集团减持了17.52亿股工行H股股份,套现约11亿美元,3年来高盛通过3次减持从工行身上赚了近52亿美元。而农行在10月份也遭到了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的大笔减持。

  对于疯狂抛售中资银行行为的原因,外资机构则显得很实诚。高盛集团说,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我们第三季度净亏损了4.28亿美元。由于两家公司还要起诉我们,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美国银行坦言,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一旦欧洲的主要银行出现倒闭,我们的风险也会变得很大。此外,随着欧盟要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信息公布,预计未来欧美金融机构将会开始出售资产以补充资本金。

  评论员叶檀直言,换言之,他们将进一步抛售手中的资产,不管是企业的股份,还是中国金融机构的股份。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国外战略投资者纷纷效仿美银,对此前做出的承诺置之不理,随意进行减持,普通投资者利益将受损,更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事实上,外资机构在每次减持中资银行股票的时候,都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意思的是,每次中资银行的股价又都是在一个高位。虽然在法律上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中国金融机构间接成为外资机构弥补风险的敞口时,当我们成为外资兑现暴利的平台时,我们再拿什么去和别人谈金融的定价权?

  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曾说,外资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其实就是“掠夺式投资”。他举例说,北京银行刚上市的发行价是12.5元,荷兰ING集团入股北京银行的价格是1.95元,其收益高得令人难以想象。引入外资应该是一个公平的价格,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够让外资合理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2004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初期,各家银行纷纷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并对其寄予厚望。但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禁售期过后,一场减持潮便随即到来。美银狂抛建行56亿股H股;其后,瑞银、李嘉诚陆续抛售中资行解禁股,一场颇具规模的“胜利大逃亡”迅速展开。

  有评论认为,当前的减持潮,其本质就是2009年初那场减持潮的重演。

  2008年至今,由于受到境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由宽松到紧缩再到现在的微调,国内经济步入调整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资银行的经营环境必然发生改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内控管理等各种问题的逐渐暴露,中资银行已经被外界看成是一个隐患逐渐增加的群体。此时,面对外资机构的疯狂抛售,如何减弱调整所带来的冲击,如何维持盈利增速将依然备受考验。

   外资机构赚了多少?

  2004年国有大行股改以来,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大多都已撤离,有媒体根据已披露的数据初步计算,已撤离国有大行股的战投中,美银、淡马锡、瑞银、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高盛,这五大境外战投至今套现总额约为330亿美元。而尚留存在境外战投美银、淡马锡、高盛、运通、汇丰手中的未分配利润共计还有400多亿美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