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弱市显威 “国产”对冲基金渐成气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2:0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2010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制度推出后,对冲基金开始登陆中国,今年以来多只“国产”对冲基金产品陆续问世。从今年以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公募、私募发行的不同类型对冲产品大多都实现了绝对收益——在今年股债双杀的市况下为投资者赚到了钱,虽然这钱并不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证券理财产品“靠天吃饭”的局面。

  公私募对冲基金多获利

   相对于主动管理的专户产品今年大多不佳的业绩,对冲基金专户在弱市中显现出了自身的 “特质”。据记者了解,目前运行的公募对冲基金专户均取得了正收益。

   易方达基金从今年4月发行首只对冲“一对多”产品,到11月初取得了3%的收益率,最高收益率一度摸至5%。而其陆续发行的另外5只同类型产品也均在面值之上。易方达的对冲专户产品主要采用市场中性策略和对冲套利策略相结合。

   国投瑞银基金则从今年1月开始运行以期指套利策略为主的对冲专户产品,截至目前取得了0.02%的收益率,最高收益率曾至1%左右。此外其运作的另外5只同类型“一对多”和6只“一对一”产品目前净值也在1元以上。

   此外,目前国泰君安和中金公司也有各自专业的团队在从事对冲产品的开发管理,今年以来,国泰君安旗下陆续推出的7只对冲基金产品均获得正收益,3月成立的君享量化最新收益率为3.35%。

   而私募发行的对冲策略产品与市场相关性低,也显示出同样的绝对收益特征。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市场上明确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有民森与朱雀,其今年以来推出的几只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产品目前净值多在面值附近。

   民森在今年3月底推出了三只非结构化的市场中性基金:民晟A号、民晟B号和民晟C号,截至11月4日的收益率在1%左右。今年4月成立的朱雀丁远指数中性产品净值也多在面值附近波动,近期有所向下,截至11月11日小幅亏损0.3%。

   而今年4月初,成立了国内第一只宏观对冲基金梵基一号,今年以来已取得8.44%的绝对收益。

  波动率差异大

   从梵基一号的业绩表现看,虽然目前其积累了最高的绝对收益,但该产品的波动性也很大,今年6月其净值一度跌至9毛以下,而最高则达到1.15元。梵基一号采用宏观对冲策略,即通过对经济体联动和经济周期的分析,把握包括股票、期指、大宗商品等不同资产类别的相关性及其与经济周期的互动性,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进行投资布局与战略对冲,最大限度地赚取绝对收益。

   相对而言,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产品波动性相对较低,易方达基金首只该类型“一对多”产品,波动率在5%左右,而民晟、朱雀的相关产品波动率则更低。

   对此,易方达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认为,投资是以风险换收益的过程,如果博取高收益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为代价,亏损的概率较大。对冲基金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但可以用一些手段对冲,把不想承受的风险去掉,因此“丢钱”的概率更低。

   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研究专家塞巴斯蒂安·马拉比日前在2011易方达对冲投资策略年会上表示,“很多人觉得对冲基金是高风险的、边缘化的一部分,其实不是这样,对冲是把你想承担的风险缩小到一个范围,把其他你不想承担的去掉。”

  向机构进军推销产品

   虽然股指期货早已开闸,相关的对冲基金产品推进过程中却 “雷声大雨点小”,白纸一张的历史投资业绩,以及复杂晦涩的投资方式,让很多投资人一开始较难以接受此类产品。

   有基金公司专户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最初的募集实为艰难,投资人也很难理解,而逐渐有业绩显现后,情况则开始好转。随着个人投资者“首吃螃蟹”,并获得一定业绩基础,基金公司开始希冀将这类产品推销给机构,而机构的进入将使得对冲基金市场达到质变。

   “我们也在跟监管层沟通建议,希望能放开保险等机构通过专户等形式投资对冲基金。”刘震告诉记者,目前保险等机构因为受到不能投资衍生品的制度制约而无法参与此类投资。

   此外,易方达还在积极与QFII等机构接触,相对于国内的机构,QFII在投资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近年QFII在中国的投资萎缩了很多,他们看好新兴市场,却搞不明白中国股市,而这类机构将会需要对冲基金这类绝对收益产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