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谋求自主乘用车品牌提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9:45 来源: 经济日报

  提起自主品牌,可能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乘用车,因为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作为我国汽车业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在自主乘用车上的发展自然也备受关注。

  记者:靠商用车崛起于十堰的东风,近几年来其在自主乘用车领域的发展相比自主商用车而言步伐有些缓慢了。有人认为,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与其企业地位不匹配。您怎么看?

  朱福寿:这种看法主要源于业界对于我们自主创新的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我想说,无论是过去的东风,现在的东风,还是将来的东风,一直都把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

  从上世纪60年代建厂开始,东风在完全没有依托对象的基础上展开产品研发,1975年我们自行研制了第一个车型——2.5吨越野车,开创了东风自主创新的先河。即便是在2000年初,我们在刚刚扭亏脱困,自身经营还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停滞自主事业发展的步子,不断加强商用车的技术升级,促进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在东风的企业文化里就有着创新的基因。也许2005年开始发展自主乘用车的东风属于后来者,但这种“后来”只是阶段性的,而且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记者:这个客观原因是什么?

  朱福寿:在2000年,东风刚刚扭亏,我们有10万员工需要发工资、有5万离退休人员需要负担,而当时商用车本身生存也非常困难,所以,那时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商用车做好,把十堰赖以生存、作为东风基石的商用车事业进行升级换代,这是我们当时的第一根本要务。

  但东风又必须面对乘用车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方向和机会。然而,我们没有人才,没有资金,对乘用车的理解和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很缺乏。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东风选择开放合作,找国际汽车企业合资做乘用车。所以,东风是在两条线上布局,一方面把商用车做好,另一方面积极寻找乘用车的合作伙伴。这两件事做完之后,从2005年开始,东风才真正转向做自主品牌乘用车。

  记者:目前,东风自主乘用车的发展情况如何,今后有什么样的规划?

  朱福寿:截至目前,东风已经推出了风神S30、H30等多款轿车,2.0L级别的中高级轿车A60会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实现首发。在乘用车发动机领域,1.6升自主发动机A16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试验阶段,很快就能够量产,2.0升系列的发动机也基本研发完成,正在进行各种试验。去年6月开工的东风乘用车发动机工厂,一期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东风在乘用车领域提出了一个“大自主品牌战略”的概念,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在其内。当然,东风双飞燕品牌、完全自主的乘用车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板块东风要形成“2+2”的布局。第一个“2”代表东风乘用车公司和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即东风风神和东风小康;第二个“2”代表郑州日产汽车公司和东风柳州汽车公司。东风风神将以轿车为主,跨界车型为辅,微型车以东风小康为载体。而郑州日产和东风柳汽,将以多功能的跨界车型为主,并由此延伸一些车型。相比商用车,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任务更加繁重,“十二五”期间我们希望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在研发上,东风会否给予乘用车更多支持?

  朱福寿:10月28日,东风发布了“十二五”公司“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项目”。在自主乘用车方面,东风会不断有具备良好性能和适销对路的产品推向市场。在车身主被动安全设计、NVH评价优化、DCT变速器等重点技术方面,东风也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

  跨国汽车公司在产品研发之前就会研究我的车造出来之后卖给谁,这款车会有什么特点,目标客户群男女比例各占多少,他们会有什么偏好,会做大量的调查。多年的合资合作,使我们对于这个流程比较清楚,并由此在构建东风从客户需求一直到最后交付产品,安全质量、产品技术如何保证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和流程。但毕竟我们做自主品牌的时间比较短,有了体系和流程还要不停地填充内容以丰富和改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