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三样”到汽车工业的华丽转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11:10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图为北京街头“面的”(资料照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一半的出租汽车是“面的”,主要是天津生产的大发微型面包车。1999年之后,夏利、富康、捷达以及现代的各种车型陆续登场。
在入世之前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汽车产业相对封闭,可供选择的车型并不丰富,价格并不便宜,以“皮实、耐用”著称的一汽大众捷达、上海大众桑塔纳和武汉神龙富康成为广大车主追逐与喜爱的紧俏货 ,创造了多个车坛神话,长期占据着国内中级车市场的主导地位,被称为汽车“老三样”。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国车企掩面高呼“狼来了”。然而,这一幕并没有上演,借着WTO这个平台,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世界上最主要的汽车品牌和产品都在中国生产或销售。在中国道路上,奔跑着世界上绝大多数品牌的绝大多数车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私家车,汽车从百姓的奢侈品变成触手可及的一件价值较高的商品。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曾将2001年称为“中国汽车元年”,自此,中国车市开始井喷式发展:2002年我国轿车品种不到40种,2010年则达到了180余种。国产汽车产量由2000年的207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26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并在2010年贡献了13%的税收和6.13%的GDP,在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同时,汽车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交出了一份值得国人骄傲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很多民族自主品牌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老百姓的视野中,以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迅速崛起,在中低端市场牢牢站稳脚跟,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15%提高到了2010年的30%。更值得自豪的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超过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国内市场对国际汽车巨头吸引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民族自主品牌已经可以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更走向了海外一展身手。
尽管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上,中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一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品牌的市场认可度方面仍然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肩负着将中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强国”的中国车企正在加快步伐,在完成“华丽转身”之后争取迎头赶上。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