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QDII遭遇滑铁卢 花旗等此类产品亏损近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23:01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欧美债务危机爆发让试图出海“淘金”的资金遭遇滑铁卢。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截至18日,国内正在运行的243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六成产品的收益为负,其中部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损失接近一半。同样情况还出现在众多QDII基金中,亏损最严重的上投亚太优势累计净值已经接近0.5元。

   建设银行理财师李倩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美欧股市近几年频频受到金融形势和债务危机影响,市场动荡,前景不明,投资者要想从海外市场“掘金”,将承受较大风险,需慎重参与。

  外资行产品亏损大

   21日,由于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不减,纽约股市三大股指重挫,跌幅均在2%左右。同日,法德股市跌逾3%。

   当然,这比起今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美市场的暴跌,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仅今年7月末到8月初的20多天,道琼斯指数就下挫1500多点,跌幅超过10%,欧洲股市亦有同样表现。

   欧美股市的暴跌让试图在海外市场淘金的资本损失惨重。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国内正在运行的243款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有139款,占比为57.2%。其中,外资行发行的QDII产品成为亏损主力。

   统计显示,外资银行正在运行的219款QDII产品中,有121款产品收益为负,占比达55.25%,其中,在投向美国市场的产品中,渣打银行“基金精选之DWS气候基金美元款”,以及花旗银行“贝莱德全球基金新能源基金美元系列”产品亏损幅度最大,累计收益分别为-53.30%和-55.48%。而由于受欧债危机影响,涉“欧”的QDII产品近期也成为重灾区。如花旗银行“邓普顿东欧基金欧元款”累计收益率为-37.78%,“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欧元股票”累计亏损37.34%。

   不仅是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遭受损失,投向欧美股市的QDII基金也基本“全军覆没”。导报记者发现,市场最早一批出海的南方、华夏等四大基金公司旗下QDII产品,如今净值均在1元以下,4年来未能让投资者获得收益。不过细数起来,外资机构依旧占据了亏损军团的“排头兵”位置,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截止到11日的亏损幅度达到了48%,令人咋舌。

  门槛下降 风险难降

   QDII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注意。21日有媒体爆料,上海银监局在召集外资行高管召开的闭门会议上,点名批评了渣打银行的产品巨亏,还要求与会的各家银行反省自查。不过,导报记者随后向上述两方证实消息真实性,其双方均对此予以否认。

   导报记者发现,受到QDII表现不佳影响,投资者对QDII产品接受度已经降低。“我2007年买的QDII产品,现在还没有赚到钱。”济南王女士20日向导报记者抱怨道,如果这款产品能涨到净值以上,她会毫不犹豫地赎回。

   受到市场冷清的影响,今年市场QDII发行惨淡,中资银行中,仅中国银行发售了1款产品,外资行只有花旗、渣打等银行发售了共49款QDII产品。

   为了赚得人气,银行机构将门槛一降再降。如日前汇丰推出“开放式海外基金型月供计划”,为投资者提供申购日期灵活、1000元人民币就可定投海外基金的QDII产品。而此前定投海外基金的门槛均为5000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表示,门槛降了不代表风险会降,在国外市场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好还是做好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李倩表示,在投资QDII产品时,除了要关注市场风险,还需注意汇率风险。比如目前银行发行的相关QDII产品以美元为主要投资币种,从2007年至今,正好经历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走低的过程。仅从汇兑损失来看,QDII产品的净值亏损已接近15%。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