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利率市场化需存款保险制度跟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07:39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万荃
央行日前在《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表示,继续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进而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在今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已连续强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记者了解到,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相继经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目前的状况是,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依然存在,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道关卡。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认为,面对现阶段市场呼声较高的“负利率”与“贷款难”并存的局面,治本之道还是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一方面国内市场越来越感到央行正在不断让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另一方面大量银行信贷资金纷纷流入民间信贷市场。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问题在于,今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并非减少,只不过由于当前国内银行信贷运作机制市场化的程度低,利率被管制,部分资金没有通过有效途径流入真正需要的企业或行业。因此,要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通过利率机制来调整当前信贷饥渴症,调整当前的信贷供求关系,让有限的信贷资金流向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企业或行业。
央行在上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分析指出,宏观微调并非是信贷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货币政策的随意调整,而是把重心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通过价格机制来改变当前的信贷供求关系,调整信贷流向,遏制不合理的信贷需求。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有业内专家指出,推行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引发大中小银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问题,因此呼吁应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才能在利率市场化后保障大小银行的公平竞争。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也表示,中国应该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存款保险是银行为存款人的存款向专业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费,如果发生银行破产,保险公司向存款人支付赔偿,然后向银行追偿,这样既可以防止银行遭遇挤兑,同时最能得到保障的是小储户。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网一般由包括负责审慎监管职能的金融监管机构、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中央银行以及负责存款保险责任的存款保险机构这三大支柱构成,而目前中国尚缺少存款保险制度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利率市场化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经济周期下行拐点出现后这种风险将被快速放大。从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的关系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性补充和辅助。从国际经验看,日本1971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根据《存款保险法》,1971年7月1日日本存款保险公司成立。美国于1933年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1933年后,美国银行倒闭数量大量减少,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银行挤兑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来应放开市场,引入竞争,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让银行业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纵观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演进都是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等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紧密联系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价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培育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