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小企业调研行:福建中小企业步入转型关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09: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小企业调研行:福建中小企业步入转型关口

  福州长乐舞后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运动衣。舞后的成衣全部出口美国,大部分进入大型商超市场。因为有美国注册品牌和当地成熟的销售团队,舞后成功化解了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本报记者 庄光平摄

  编者按: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小民营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沿着产业升级的路径,本报调研组实地采访了福州长乐纺织产业集群、泉州晋江鞋革产业集群,以及厦门高新产业集群,摸清了中小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也获取了大量福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经验。

  倒逼出来的转型

  

  “上游原材料价格要涨,工人工资要涨,产品销售价格却不能下降,这对企业来说很头痛,今年的利润较去年下降一半。”福州德盛染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民强说。

  

中小企业调研行:福建中小企业步入转型关口

  

中小企业调研行:福建中小企业步入转型关口

  福州长乐市是全国第二大纺织基地,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中上游环节,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数量较多。“纺织产业是民生产业,但长乐纺织处在两头受挤的中间环节,发展不可谓不艰难。”纺织是长乐市经济支柱,该市经贸局副局长陈泽坚很是着急:“缺乏研发能力与自主品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足……”

  而同在福建的晋江,同样为传统产业的鞋革产业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一个县级市,晋江市拥有109个“国字号”品牌和23家上市企业,年产旅游运动鞋10亿双,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的40%和20%。传统产业企业已经走上了转型升级的品牌化之路。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晋江市仅85家品牌企业就实现产值402.9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8.8%,合计纳税15.75亿元,增长20%。“晋江市企业发展平稳,虽然也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但有众多品牌企业和上市企业,整体运行问题不大。”晋江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永红说,“在外向型企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内销企业扛起了晋江经济的半壁江山。”

  福建的经济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恰恰也是突出的弱点。传统产业集群容易陷入同质竞争,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家独大局面长期无法改变,自身素质无法提高,必然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今年以来,福建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的困难是普遍的,这个困难要比2008年时严重得多,但优势企业则能凭借产业链地位或者技术优势逆势加快发展,也预示着转型升级的动能正在累积。

  创新方式留住人才

  

  “今年,纺织服装行业普通工人人均工资涨幅都在20%以上,很多企业面临着用工难的局面。”林永红说。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福建人力资源紧张问题在沿海各省份中显得尤为突出,不仅普通工人流失严重,连中高端人才也显得特别紧俏。

  由于传统产业竞争激烈,工人常常会“跳槽”。工人流动性大,用工短缺的现象,已经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厦门市,也存在人才的制约。“软件产业对人才吸引力正在下降,在上海考察软件项目,发现上海5至6人的软件团队技术实力相当于厦门30人的团队的实力。”弘信创业工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说,“厦门市的软件开发技术经理一个月工资也不过7000元至8000元,很难吸引高端人才在厦门发展。高端人才向‘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集中已经成为趋势。”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用工难题,晋江市对于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在鼓励本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同时,积极与全国40多个县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林永红说。

  在今年1月份,晋江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明权作出决策:在未来五年内拿出企业总股份的20%,无偿送给每一位员工。8月份,丁明权兑现了承诺,奥金的300多名员工都拿到了公司“股改”后的首次分红。这一旨在应对“用工荒”的大胆举措,充分提升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稳定了人心。

  以前是企业挑员工,现在倒过来是员工挑企业。虽然企业对用工成本上升反映强烈,但绝对没有到“用工荒”的程度。荒不荒主要看企业思路对不对形势——沿海劳动力短缺将是一个长期趋势,企业必须有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吸引人才。

  转型需“谋定而后动”

  温州高利贷事件之后,大家都觉得中小企业缺钱,但在福建调研中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转,还需要更多的扶持和引导。

  对此,厦门萤火虫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贾强认为:“企业需要做强主业,再谋定而后动。”“福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系统集成和品牌推广。首先要把这两个优势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延伸产业链,因为每往上走一个环节,就会增加一个数量级的投资。”贾强说,“在节能灯行业时代,厦门已经做到了全球产能的20%。如果我们在转型及时、政策得力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LED灯这一块厦门还将会成为主导。”

  另外,晋江市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当环境不好时,很多大型企业并不是跟产业链一起渡难关,而是“上压下,大压小”。“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企业。”林永红说。据他介绍,今年以来,晋江市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际展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出口型企业减少中间贸易环节,提升外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引导企业拓展网上市场空间。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晋江市山水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倪德超说,“对于我们来说,转型升级就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档次,积极开拓市场”。据他介绍,山水鞋材已经开始着手从原先的制作单一产品转为发展多用途的产品,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减少次品率,节约成本。

  闽企健康的“文化基因”

  

  一首“爱拼才会赢”是福建民营企业求实奋进的真实写照;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闽企又自然形成了忧患意识。这种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帮助福建中小企业在今年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保持了平稳发展。

  福建近海,渔民出海遇到危险时,只有全体船员同心协力才能求得生存。在市场经济中,产业链就相当于一条船,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就相当于一名名船员。当遇到凶险时,也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共渡难关。

  调研走访的长乐正隆纺织总经理陈枫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企业自身资金链紧张,但他从不拖欠供货商货款,坚持如约给下游配货;宁愿企业亏损,也要坚持开机,让员工们有活做,有钱赚;即使今年经营严重困难,也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陈枫觉得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不能毁于一旦,只要产业链这条船在,就有企业回春的一天。

  其实,许多国际金融危机后复工的中小企业主也深有体会:机器可以重新运转,但合作伙伴和工人却真“伤不起”。虽然利己是商业的本质,赢利也是企业的目的,但在面对共同危机时,多一些信任和合作,总要比彼此转嫁和博弈显得更明智一些。

  福建自然灾害频发,人们要随时预防可能出现的灾害,而做企业也是如此。实践证明,企业要保持忧患意识,随时关注市场变化,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提早布局才能赢得先机。厦门东林电子曾是我国节能灯行业的一匹黑马,但在国内节能灯行业大红大火之时,不是继续投资扩充产能,而是研发还属于实验室样品的LED灯,从而在今天行业产能过剩时独善其身。

  调研走访的晋江也相当典型:在竞争激烈的运动鞋行业,晋江一个县级市就揽得安踏、特步、361度等多个中国名牌,全球每5双运动鞋就有一双出自晋江。而时间倒转至10年前,当地还大部分是代工企业,今天做鞋帽,明天做衣服,国外订单一少,工厂就得停工,今天不知道明天的饭碗在哪儿。为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地企业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开始在国内打响品牌,逐步将晋江打造成为世界运动鞋鞋都。自主品牌、健全的销售网络提高了当地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福建民营企业大多是发端于农村手工业作坊的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在起步阶段曾发挥积极作用,但也留下了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福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县级市晋江,尽管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仍有大批企业逆势加快发展。上市成了推进企业改革和规范、提升家族企业管理水平的契机,促成了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改制上市,为福建培养出一批现代化企业和企业家,强化了福建企业人才吸引力和聚集力,在当地聚集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才。同时,民营企业上市之后纷纷通过“返程投资”或并购重组,加快了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自主研发的步伐。

  (责任编辑:魏敏)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