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吉利危局报道内容失实谁来为后果负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10: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昨天下午,《证券市场周刊》一则“致歉声明”将近段时间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吉利集团陷入海外高利贷危局的争论有了一个最终的答案。

  该媒体的致歉声明承认,该杂志社在11月12日发表的《李书福危局》一文内容严重失实,违反了新闻纪律,并表示对于其给吉利集团和李书福先生造成的严重伤害,诚恳表示歉意。

  这份“致歉声明”一出,引来舆论哗然,各大网站都在第一时间刊出或转载,各种评论和议论纷至踏来,先前对吉利集团的各种质疑声发生重大逆转,认为吉利集团这次对严重失实报道不是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而是利用法律和公开的方式进行自我权利的维护,不仅是我们企业一种成熟和进步的表现,也是对一些不负责任报道的一种警示。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本月4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11月1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假记者、假新闻。明确指出“假新闻,即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混淆视听的各类虚假新闻报道。”这次该媒体刊发的这篇文章既然“严重失实”,从客观上已造成混淆视听的社会影响,从文章的性质上看已构成假新闻范畴。

  失实报道不但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会给有关当事人带来形象、声誉、心理、经济甚至人身的损害。该媒体在“致歉声明”中承认,该杂志刊发的这篇严重失实报道已给吉利集团和李书福先生造成严重伤害,据《证券时报》报道,“这篇几千字的报道,网络转载一片,吉利汽车股价连续下挫,市值缩水数亿港元,十几亿空头头寸压境,吉利集团已然遭遇舆情‘危局’。”

  有网友指出,这次“严重失实的报道事件”,虽然当事方做了道歉、承认了错误,但由此给受伤害企业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该由谁来承担?给社会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怎样来消除,是否一纸道歉就能抵过呢?现在之所以一些严重失实的新闻报道屡禁不绝,关键是对制假人造成的后果缺乏明确的法律和责任约束,或者事发后只付很小的责任,导致一些制假者有恃无恐。

  也有评论说,严重失实报道将会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严重受损,根本谈不上舆论监督,除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对媒体自身和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伤害,在这方面给我们的教训已经太深刻,前车之鉴,不可遗忘。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