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年底“突击花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4 04:39 来源: 深圳商报

  主持人:李 迩

  《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每年年末最后一个月都是政府“花钱”的高峰期,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今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

  预算负激励,“突击花钱”难遏制

  廖保平:“突击花钱”的根子在于我们预算执行实际上是一种负激励机制,即节约不仅没好处,而且还吃亏。比如一个单位去年预算是200万元,只花了150万元,节约下来的50万元不仅全部上缴,而且第二年的预算会因此被削减为150万元。这个制度就是“奖花罚节”的制度,花钱花得多的,第二年的预算有可能增长,节约的反而以克扣预算加以“处罚”。那么对任何一个部门来说,年终的时候将预算经费“突击花完”就是最理性的选择。

  预算负激励等于逼着部门大手大脚花钱,形成非常错误的导向,这是财政预算制度不合理导致的恶果,且循环不断。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一要预算精细化,预算编制要做到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都一清二楚,每笔资金的使用效率都进行评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年两会的时候,报一个很粗线条的预算,在匆忙的审议中无障碍地通过。二要形成透明动态监督,预算编制审议通过之后,要向社会公布,建立一套动态的跟踪评价制度,接受社会的动态监督,确保不乱花资金,不浪费资金,每一分预算资金都用到刀刃上,杜绝“突击花钱”现象。三要进行预算正激励,对于节约有余,而且办事到位的部门,要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形成节约风气,“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才能被遏制。

  “突击花钱”病根在于“政府失灵”

  宣华华: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对于“政府失灵”早已有过切肤之痛。毕竟,政府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对极为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很难做出细致入微的判断和预期,也就更难制订出无懈可击的计划。某种程度上,“突击花钱”问题的存在,只不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政府缺乏足够的预见能力,不可能实现完美的收支预算。这一条,对于任何一家政府都适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普遍现象。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形式不同,比如,它们可能会把超出预算的收入,以“红包”形式还给纳税人。

  一个“大而全”并且干预经济过多的政府,始终将面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问题,甚至导致“突击花钱”这种表现形式。我们为破解“突击花钱”这道难题,就必须看到“工夫在诗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程度,更多地让市场去解决问题,而政府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提供公共产品,尤其是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譬如最近呼声极高的校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