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金乡:经销商“失蒜”的日子很难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01:4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第一现场

  山东金乡:经销商“失蒜”的日子很难过

  记者 袁军宝 济南报道

  随着冷空气的袭来,山东金乡县近日下起冷飕飕的小雨,但在金乡县南店子大蒜市场仍聚集了不少大蒜经销商,不断寻找客户的经销商李明的心情和阴冷的天气差不多,大幅下降的蒜价让他损失惨重。

  “今年收存大蒜500多吨,收购时的成本约1.6元/公斤,加上每公斤0.6元的冷库储藏等成本,每公斤的成本都在2.2元以上,但现在价格却不到2.1元,每公斤得赔2毛钱。”经营大蒜20多年的金乡县蒜商李明说,以目前价计算,他今年得赔十几万元。

  据李明介绍,去年金乡县的大蒜价格平均8元/公斤以上,最高的时候已接近20元/公斤,但今年蒜价波动下降至每公斤2元多钱,让他始料未及。

  “7、8月份大蒜大量入库时价格有所反弹,一度达到2.4元/公斤,不少经销商进了大批库存,谁知道之后价格转头往下跌,高位进货的大经销商赔上百万的都有。”李明说。

  在和李明聊天过程中,有经销商来和李明洽谈生意,但没聊几句对方就转移了对象。李明说,最近价格不稳,许多经销商的库存都很多,所以买家不忙着出手,更多的是在试探。

  中国是世界大蒜的主要出口国,而山东金乡县是中国最大的大蒜生产县,常年大蒜播种面积在60万亩左右,因种植面积大,曾在2002年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证书,并且由于出口量大,素有“世界大蒜之都”的美誉。

  由于产量大,金乡逐渐成了全国主要的大蒜中转和交易地。据了解,大蒜必须在8月份就入库,否则就会发芽,所以金乡当地建有大量冷库,走在金乡县的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冷库的招牌。据金乡县农业局局长史为满介绍,金乡当地的冷库容量有150万吨左右。

  在金乡县缗城路上的一家冷库,《经济参考报》记者见到了正在往车上装大蒜的河北唐山经销商刘成福,听到记者询问当前的蒜价,这位经销商满脸的怨气。“去年赚钱,政府开始打压蒜价,今年赔钱了怎么没人管啊。”他说,借了亲戚朋友的钱存大蒜,今后还不上可怎么办?

  在这家冷库旁边的金佳利冷库,库容量有2400多吨,冷库经理李先生说,目前冷库里存满了大蒜,预计金乡目前的大蒜库存有130万吨到140万吨,比以往有所增加,所以价格才会降低。

  除了供应量增加因素,对于价格的下跌,一些经销商还怀疑是“炒作”的因素,他们认为,有资金在大蒜电子盘上打压蒜价,并放出虚假消息,使经销商恐慌抛售,但他们大多表示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是猜测。

  记者在南店子大蒜市场还看到,一些操着东北和南方口音的经销商也在其中,对于他们的作用,李明说:“如果没有他们来收大蒜,怕是更卖不出去。”

  此外,一些经销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前大蒜买卖都是在街上,今年大蒜交易都到了今年新开业的山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由于这个市场面积不够大,所以大蒜集中上市时,车进车出都很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人们对大蒜供过于求的感受。

  对于后市的大蒜价格,大多数经销商表示不乐观。他们认为,今年已播种的大蒜面积仍然不小,并且今年因价格较低可能产生的大量库存,会加大明年市场的供给量,从而价格难有明显反弹。

  “还好去年赚了些钱,否则今年的日子还真没法过。”李明说。

  大蒜价格“过山车” 电子盘推波助澜?

  记者 袁军宝 济南报道

  在大蒜价格大幅下跌、现货交易遇冷的同时,大蒜电子交易平台的交易却格外火热。仅山东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的电子盘每天成交量就接近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进场资金达7亿多元。业内人士认为,电子盘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会互相影响,作为规避风险工具的电子盘交易成了博弈主战场,不排除有商家通过电子盘炒作大蒜价格。

  电子盘成博弈主战场

  业内人士指出,大蒜电子盘交易量相比现货市场,比例有些过大,这在期货市场上很难看到,说明除了现货市场,电子盘已成为交易商重要的“对赌”场所,电子盘明显放大了大蒜市场的博弈量。

  近年来,我国大宗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各地不断有新的电子盘推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不少电子盘也得到快速发展,如山东寿光蔬菜电子盘、日照龙鼎花生电子盘、山东栖霞苹果电子盘都在相应产品交易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在大蒜领域,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电子盘可谓独占鳌头,每天的大蒜合约交易量占到全国的90%以上。《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这一交易所了解到,近期大蒜盘面双边成交量普遍在70万吨以上,有时接近100万吨,总订货量保持在110万吨左右。

  数据显示,11月19日的成交量为776524吨,订货量为1084812吨。以每吨2元的交易手续费计算,这一电子盘的19日手续费进账达到150多万元。

  据金乡县农业局局长史为满介绍,去年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约71.8万亩,以金乡为中心的大蒜产区种植面积约180万亩,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并且周边省市的大蒜也有不少要到金乡储存销售。

  金乡县统计的数据显示,金乡县的库存总容量只有150万吨,并且还要储存圆葱等农产品,相比库存量,电子盘的每天交易量明显有些“虚高”。“全国每年大蒜的产量也就只有五六百万吨,并且已经消费了不少,而电子盘一天的单位交易量就达到四五十万吨,这明显脱离了现货市场规模。”长期从事大蒜交易的孟先生说。

  巨大的交易量背后是大量资金的支撑。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董事长寻庆敏说,目前交易所的保证金比例为20%,当前交易所的保证数量已有7亿多元。“由于电子盘交易采取的是‘T+0’模式,所以许多交易者可以一天多次买进卖出,成交量也就比较大。”他解释说。

  英大期货济南营业部营销总监邢政说,大蒜电子盘交易量相比现货市场来说,比例有些过大,这在期货市场上很难看到,这说明除了现货市场,电子盘已成为交易商重要的“对赌”场所,可以说电子盘明显放大了大蒜市场的博弈量。

  大蒜价格谁掌控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经销商对于电子盘对现货市场的实质影响到底有多大并不确定,有人认为大蒜盘并不大,大笔资金的进入很容易通过“做空”或“做多”来操纵价格;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大蒜电子盘交易更多是“自娱自乐”,最终还是依据现货供求决定价格走势。

  “以今年价格计算,目前库存大蒜的总价也不过50亿元,在金乡的大蒜也就只有30亿,大蒜电子盘里7个亿的资金很容易影响大蒜价格走势。”上述孟先生说,以做空为例,庄家不断低价卖出订单,并在市场放出大蒜库存量过大等市场利空消息,引致现货市场不断下跌,从而带动大蒜电子盘交易继续走低,庄家适时抛掉订单,最后吃亏的是不明真相跟风的散户。

  鲁证期货分析师曹德云说,当市场总量不大时,“做多”则更为容易,资金在电子盘上大量买入的同时,可在现货市场上适当买入进行配合,制造现货紧张气氛,当把价格炒上来时再趁机出货,赔钱的只有那些“空头”。

  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现货市场价格支撑,那么太过明显的“做多”或“做空”都将面临巨大风险。“如果有交易商欲通过‘做空’来打压现货市场,但缺少现货供求支撑,可能会引来更多资金来‘做多’。”金乡大蒜市场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曾经风光一时的日照龙鼎交易所大蒜电子盘,曾在2009年多空对赌中,挪用客户保证金支持“做空”,但后来市场“做多”气氛越来越浓厚,最终导致上亿元保证金亏空,交易保证金无法取出,巨量未平仓单也无法交割,带来恶劣社会影响。

  邢政说,如果没有脱离现货市场供求关系,那么电子盘交易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多空双方的自娱自乐,但如果以大量资金通过电子盘交易拉动现货市场脱离市场供求波动,则对市场会产生恶劣影响。就如赌球,如果不影响球场比分,则是对赌双方单纯的博弈,如果通过其他手段影响到比赛结果,则是严格禁止的。

  对于是否有资金大量进入电子盘和现货市场以影响价格走势,许多经销商表示,在去年大蒜价格大幅上涨时,并没有发现外来资金大笔进入现货市场炒作的现象。“金乡就这么大点地方,如果有外来大笔进入现货市场收购,我们都能感受得到。”金佳利冷库的李经理说。

  金乡县商务局副局长周宝华认为,金乡大蒜价格波动中,供求关系占到主要作用,前年金乡大蒜种植58万亩,而去年猛增到71.8万亩,并且周边地区的种植面积也大量增加,加之去年天气晴好,从而大蒜供应量增加明显,所以价格才会下跌,从历年规律来看,产量的多少才是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因素,炒作只是有可能加剧这种波动。

  电子盘市场不能“无法无天”

  对于电子盘缺少有效监管的现状,一些业内专家用“没人管、没法管”,“无法无天”来形容。“无法”是指电子盘市场既不适用期货市场的法律规范,也不能适用《合同法》;“无天”则是指电子盘没有任何部门监管,商务部门、证监会、电信部门、工商部门都缺少明确的责任。

  电子盘作为一种中远期商品交易市场,对于提前发现价格、方便供需双方交易以及规避风险都有一定作用,本可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发展订单农业,但目前存在的大量资金炒作隐患,已向监管方提出了挑战。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尽快确定合适的电子盘监管部门,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寻庆敏说,目前电子盘交易商的开户必须是单位,严禁自然人开户进入,这一点对电子盘进行了严格监管,并且对每笔订单的最大金额也进行了限制,可以说电子盘交易是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的。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下,对一些市场违规行为仍缺少处罚措施。“今年七月份,发现大蒜电子盘上存在个别交易商对敲行为,金乡县商务部门和公检法系统快速进行调查,但最后却只能进行警告处理,缺少具体处罚办法。

  对于电子盘缺少有效监管的现状,一些业内专家用“没人管、没法管”,“无法无天”来形容,“无法”是指电子盘市场既不适用期货市场的法律规范,也不能适用《合同法》;“无天”则是指电子盘没有任何监管部门,商务部门、证监会、电信部门、工商部门都缺少明确的责任。

  据了解,商务部门在电子盘的政策制定及监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经济参考报》记者登录商务部网站发现,许多反映电子盘不正当交易的问题,商务部的回复一般是“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及取缔的问题,请与负责市场监管与执法工商部门联系”。

  周宝华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有法可依的电子盘监管体系,对对敲等恶意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并且国家要明确电子盘的监管部门,以对跨地区的电子盘交易监管提供政策依据。

  邢政说,要加强对异常情况的监管,当电子盘交易量明显过大,应适时提高保证金的比例,由20%提高到50%甚至是100%,以增加投机成本。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电子盘的审批缺乏规范,当前全国到底有多少家电子盘很难弄清楚,数量过多必然造成不正当竞争,建议统一战略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将遍地开花的各地证券化交易所实施统一审批、统一监管,引导大型正规电子盘发展。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伤“农”又伤“民”

  袁军宝

  近年来,随着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副产品价格“过山车”式大幅波动不断上演。去年的“姜你军”“蒜你狠”都已风光不再,进入了彻底的熊市,取而代之的则是前两年价格跌至低谷的猪肉成了今年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但不少专家认为,由于年初的猪肉价格上涨,许多养殖户纷纷补栏,等到明年3月以后生猪大批量上市时,猪肉价格很可能难逃“猪周期”规律,再次带来养殖户的惨重损失。

  梳理商务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发现,大多数蔬菜品种价格的周期性明显,最高价格普遍要比最低价高出一倍,有的甚至三倍以上。如黄瓜2011年3月初的高峰价格为每公斤4.23元,而2010年7月的低谷价格仅为1.6元,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64倍。生姜价格的波动更是达到3倍以上,许多产品的周期几乎不到一年就一次。

  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属正常现象,但价格过大幅度波动,则会影响产业的正常秩序,影响生产安排,于“农”于“民”都没好处。去年菜价过快上涨,市民怨声载道,今年菜价大幅下跌农民叫苦不迭,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农业资源的浪费,也使国家宏观调控被牵了鼻子。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能不承认和其自身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许多农产品属于必需品,从而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很低,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高低都得吃。由此导致,当供给相对小于需求时,价格可能快速上涨,但供大于求时,价格再低需求也大不了太多。

  在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弹性低的同时,农副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却很大,如大蒜价格高时,就很快有农民把麦地改种大蒜,而当价格低时,大蒜地又改种粮食,从而导致供给大幅波动,继而价格波动,产生循环。

  供给的这种敏感性,在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作为农业劳动者主要收入来源的背景下,不难理解。种粮是基本收入保证,但要增收还得靠经济作物,并且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很少有农户敢于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种植。

  对于到底该种什么,种多少,其实很多专业人士都没有明确答案,更别说没有什么消息来源的农民。山东金乡县农业局局长史为满说,全国的大蒜种植数量及产量只能是个估计数,没有明确的统计数,金乡县打算和其他主产区联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

  不仅是大蒜,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信息都很滞后,如生猪存栏量往往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发布,缺少信息的决策,“养还是不养、种还是不种”就只能靠带有“盲目性”的个人判断。

  缺少决策信息、对现期价格敏感、进入门槛低,这一系列因素都容易导致农副产品供给失衡,再加上需求价格弹性的原因,价格大幅度波动也就在所难免。

  然而对于信息的搜集,也并非易事。许多农业部门官员认为,我国农户数量多,整体小而散,并且农产品品种多、变化快,这都给农业统计带来困难,统计这些信息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目前实现实时数据搜集还存在很多困难。

  为解决信息不充分的问题,除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外,加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必不可少。通过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建设,可有效改变农户生产“小而散”的局面,数据搜集也有了更多的中间载体,并且通过合作社信息共享,再指导农户种植,“盲目”决策的行为也会缓解。

  控制了源头供给这根主线,对于中间环节的“炒作”监管也需尽快完善,对于市场总量不大的一些农产品,大笔资金很容易控制市场,特别是当这些产品因无法预测的“天灾”影响而产量大幅减少时,炒作的舞台就会宽阔起来。加强对“电子盘”等农副产品交易平台的立法和监管,已显得十分紧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