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03:31 来源: 经济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明确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近些年来一直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命题,揭示了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对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确定了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与团结,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在发展特别是我们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紧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价值吸引力、思想影响力等的文化资源。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国家国体政体的文化显现,是我们国家利益的独特呈现方式,应该体现我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着力发展的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和建设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的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及中国革命传统的伟大的精神力量,重视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近期国外学界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研究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就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要切实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忧患意识,自觉捍卫文化安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当前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正确应对,真正筑起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思想防线。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牢固的经济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极大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并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来维护我国的经济基础不受侵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繁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只有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在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不迷失方向,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学习、借鉴、扬弃、升华,不断发展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第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唯物史观,并把这一思想统一和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人民执好政的全过程,统一于我国文化软实力丰富发展的实践中。

  第六,正确处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积极借鉴世界各类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达成共识,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但是,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因为文化和文明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绝不能仅仅把科技和物质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文化先进与落后、文明高下与优劣的尺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一定要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做到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