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蓄势待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7 06:26 来源: 经济日报“十一五”时期,青海省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43.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0.43亿元,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十一五”时期,青海省全社会研发经费逐年增长。2006年该项支出为3.34亿元,2010年增至9.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74%(表1)。
青海省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总数从2006年的2592人年增长到2010年的4856人年(表2)。
“十一五”时期,青海省专利授权量达1179件,是“十五”时期的2.77倍。2010年专利授权量达264件(表3),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项。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青海省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放在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重大项目
2010年,青海省执行国家和省级基础研究类项目54项(表4),在1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参与承担了1个重大专项项目研发。
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认定131个科技型企业、38个高新技术企业、12个创新型企业(含国家级7个)(表5)。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青海省与国内国际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加健全。拥有博士后工作站2个,开展了中国畜间主要原生动物疾病诊断方法的建立等国际合作项目。
4、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及专利保护机制体制(表6)。制定《青海省科技进步条例》、《青海省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修订完成《青海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起草完成《青海省自然基金管理办法》,《青海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2%,占全省工业产值4.09%,实现增加值17.74亿元。
生物医药领域: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青藏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中藏药、高原绿色食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出系列明胶、藏药、沙棘油、沙棘VP粉等知名品牌产品。
新材料领域:开发出多晶硅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铝箔等金属新材料,特殊道路沥青等建筑新材料。
节能环保领域:西宁市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命名为“西宁模式”;铁合金生产行业中,建成矿热炉余热发电装置,硅铁冶炼可降低电耗1000KWH/T左右。
新能源领域:已形成多晶硅材料、单晶硅拉晶、切片、电池、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光伏产业链。实施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大型光伏并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制”。
装备制造业领域: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个,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6个,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连续油管作业设备。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开发了重载铁路机车用轴承钢、高速铁路机车用特殊钢、风力发电用高质量轴承钢等钢种,提高了特殊用钢的国产化率。
对锡铁山铅锌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主金属铅锌回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硫回收率提高30%,铟回收率提高5%。
开展电解铝节能工艺技术集成研究,铝电解的能量利用率提高10%,铝电解的能耗与排放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39项。选育的农畜品种有9个通过国家审定。8个星火计划和7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获得资金支持,13个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
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354项,通过审定农业新品种40个,建设了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2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科技特派员924名,农作物及牧草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318万亩。
4、科技型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2010年底,科技型企业92家,总收入达43.28亿元,资产总额达94.15亿元,科技活动经费3.07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7.1%。科技型企业拥有专利总数441项,科技成果302项,认定新产品476项。
5、技术市场成果交易
2010年,青海省技术市场各类技术合同成交总数达464项,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6亿元(表7)。
(以上数据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提供,部分数据摘自《青海科技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