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利维耶·卡尼尔:欧洲银行业十年内将深度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胡艺瀚

  欧债危机已经波及高信用国家,希腊和意大利之后,会否轮到法国?欧洲各国究竟应如何应对危机?

  日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巴黎国际资本会议上,法国兴业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卡尼尔(Olivier Garnier)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欧洲总体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减少预算的紧缩阶段。

  欧洲经济进入紧缩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欧债危机已经开始波及高信用国家。法国是否会成为继希腊和意大利之后下一个被波及的国家?

  卡尼尔:法国国债信誉评级遭到下调,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开始怀疑法国政府重振经济的能力。问题是,欧盟内部各国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一旦市场对意大利国债产生怀疑,或者对持有意大利国债的金融机构产生怀疑,欧债危机就会像“传染”一样波及到法国国债信誉,尤其是现在欧盟内部正在讨论的将欧洲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还并没有稳定。

  日报:在市场缺乏信心的背景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频频发出的降级言论是否对市场的动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卡尼尔:的确,我认为舆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以及这些评估结果的使用等给予了过多的分量。政府和经济政策制定者一方面批评这些信用评级机构,另一方面却在政策制定上把这些信用评级机构的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当某一债券被降级时,很多投资者就会不得不转让它,而这一举动会产生一系列连带影响。我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些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言论最大程度地普通化,把它看作是金融分析师、经济学家或者是记者等同级的参考意见。

  日报:为了应对危机,欧洲各国都提出了要通过财政紧缩来减少财政赤字。这真的是拯救欧洲的良药吗?欧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卡尼尔:对于欧盟框架下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一样,那些出口强劲、长期贸易顺差的国家,比如德国,现在要更多地引导拉动内需;这样也能更好地促进另一些国家用财政紧缩政策来减少国债赤字;而希腊可能需要通过更加激烈和严酷的调整方式来实现。目前法国也在积极寻求减少财政赤字,努力实现减赤字、求增长的承诺。但法国的情况当然和希腊或者意大利不同,法国的做法应该是接下来的几年内平稳地减少赤字,这意味着减赤政策不一定要在2012年全面执行。比如法国的退休年龄改革今年已经开始实行,但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在三到五年内才能逐渐显现。但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总体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减少预算的紧缩阶段。

  银行业加速转型

  日报:欧洲银行业在目前的欧债危机风暴中开源困难,发展举步维艰。继法国兴业银行后,巴黎银行在本月16日也宣布大幅裁员。银行业走出危机的出路在哪里?

  卡尼尔:市场的疑虑最先影响到银行业,因为银行是国家债券的持有者。当人们开始怀疑这些国家债券的价值,银行自身的资产价值也会受到牵连。另一方面,2007年金融危机以后,银行业制定了提高资本比率的新规定,并计划逐步提高清偿能力比率。鉴于目前欧债危机的新形势,还有来自市场的压力,银行正在加速完成这个转变。因此银行目前不仅面临着公共资产(贬值)的压力,而且也要加速完成自身提高资本比率和清偿能力比率的转变过程,这迫使银行减少目前部分业务的预算。这个过程本来要延伸到2019年,但现在它只能是更加急速和严峻。

  因此,我相信,十年以后,银行业的发展会和今天大不相同。和美国相比,欧洲银行业依然是经济中的主要投资来源。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比例可以高达75%~80%,而在美国这比例正好相反,只有20%~25%。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中,会有更多来自市场的融资——比如通过发放企业债券的方式。这也就是说,银行的职能会发生变化,它们将改变单一的贷款模式,而更多帮助企业去市场融资。

  尽快统一欧元区内部分歧

  日报:欧元区是否存在解体的可能性?

  卡尼尔:我完全确信欧元区将继续存在,但各国在行政等方面共存的方式会有所改变。最应该摒弃的,也是目前欧元区解体论的来源观点是,如果我们无法成为在预算政策上完全一致的联盟,欧元区就会面临解体的威胁。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议题,因为今后很可能是,欧元区各国一方面将制定更加严格的预算政策,每个主权国放弃一部分制定本国预算政策的主权;但同时将换得成员国之间更多的支持和援助措施。我相信,这将是今后欧元区新的结构:更多的权力,同时伴随着每个成员国更多的责任。

  日报:近日德国主要党派已经通过决议允许成员国自愿退出欧元区,这是否在暗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

  卡尼尔:对于希腊自身来说,退出欧元区将对本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希腊银行产业的大规模倒闭。如今退出欧元区带来的货币贬值已经不像二十年前那样在一个周末就可以完成了。从国内货币转入欧元已经是一个痛苦而长期的适应过程,退回原点将伴随更加剧烈的不适。想象一下,有几个希腊人会眼见自己账户中的欧元一夜间兑换为价值大幅度缩水的德拉克马而无动于衷?所有希腊人都会蜂拥到其他欧元国家保住自己的欧元存款吧!所以我相信希腊人也不愿意离开欧元区。这种假设只可能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发生。

  日报:欧元的未来命运难以预料,已经有人把欧洲央行的介入看做是拯救欧元的唯一途径。欧洲央行在应对欧债危机中应扮演的角色也莫衷一是,德法两国的意见不统一。你的意见如何?

  卡尼尔:我赞同法国的观点。我认为有可能避免让欧洲央行成为主权国债的直接购买者,而是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调节手段进行,这样还可以对主权国加入稳定基金购买该国国债的条件。比如,我们可以把EFSF银行化,这样它就可以参与欧洲央行的融资,从而得到更多可行使的权利。但目前来看,德国一直反对这样做。另外,德国还极力反对欧洲央行提高收购债券的力度,他们担心这会纵容政府不计后果的财政行为,让欧洲央行丧失其政治独立性。但我的观点是,危机当前,尽快统一欧元区内部的分歧才是当务之急。

  日报:投资者无视欧洲央行目前有限的债券购买计划,是否跟德国的这种强硬态度有关?有批评者已经开始指责德国的强硬态度限制了债券购买的成效。

  卡尼尔:不光是德国,欧洲央行自身也对直接购买主权国债很抗拒,它认为这偏离了自己的核心使命。这就是为什么当欧洲央行介入债券购买的行为,人们并不明白它的明确目的是什么。因为它这样做的时候,也并不是那么公开透明。这样一来,为了在降低国债利率问题上达到相同的成效,它必须买进超出职能允许的债券数量。如果它清楚的表示会作为“随时可以作为支持经济与金融体系的来源”,加上市场的努力,它可能反而不需要多大的实际干预。

  中国希望看到欧洲的繁荣和增长

  日报: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你认为中国可以担任怎样的角色?

  卡尼尔:欧元区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最大的进口市场之一,中国应该是希望看到欧洲的繁荣和增长的。另外中欧两方在金融方面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欧洲的金融产业不仅对欧洲区经济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经济、世界贸易,以及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项目投资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来实现对欧洲经济复苏的支持,或者像二十国峰会上提及的那样,通过向EFSF注资的形式,达到全球多边合作,共同帮助欧洲走出危机。

  日报:在这个问题上,把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的一揽子货币是否也势在必行?中欧的双边对话中还存在哪些难题?

  卡尼尔:随着中国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是符合历史进程的。当然人民币现在还不可兑换,这个过程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但是不管怎样,中国在特别提款权问题上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受到瞩目,在IMF的领导上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经的进程。

  但是目前,在欧洲看来,中国继续贴有发展中国家的标签是不符合衡量国家整体实力的实际情况的。中国今后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环境等问题上,也会成为影响世界的最大经济体之一。这也是现阶段中国和发达国家谈判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和它的发达程度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在现代经济历史中第一次显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