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尔街日报>:A股后市的凶险在哪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7: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华尔街日报:A股后市的凶险在哪里 src="${图片1}" border="1">

  傅峙峰

  16日以来,沪深股市的大幅下挫让大部分投资者感到茫然无措。但除了一些勉强可被视为催化剂的理由(如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的言论),未有其他令人信服的理由出现。由此,我们不禁需要理一下在暴跌之前这波上涨走势的来龙去脉,以了解市场高估了哪些因素,又或者低估了哪些因素,并藉此进行纠错和修正。

  政策判断基本准确

  此次上涨行情的开始,始于市场对紧缩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逐渐浓烈。市场越来越确信政策松动即将到来,并由此开始买入股票。当然,市场也很清楚,这种政策松动只是结构性的微调,信贷只可能在小微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上放量,其他领域依然难以获得信贷资金。

  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在出现积极变化。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和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也很快出台,这被认为是具有针对性的减税计划。尽管成效多大还有待观察,但方向基本还是被市场认可的。

  如果一开始就将这轮行情定义为反弹,其实市场在货币政策认识方面并不需要修正什么。市场似乎没有对政策放松寄予太大希望,市场上积极呼吁信贷开闸的言论几乎没有。从市场表现来看,中小盘股和概念股表现火热,周期类股依然低迷,这就说明政策转向还未到来,现在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资金做多周期类股,对于这类品种只能密切关注。市场上大多数人对于货币政策的松动,在方向和力度的判断都没错,如果非要修正,修正情绪上的波动很有必要。

  主要风险来自欧债

  对于救助欧债危机,德国方面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这可能使欧洲局面更加复杂化,这完全不利于欧债危机的缓解以及欧洲经济的复苏。现在欧元区已经承认了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可能,只要欧元区继续扯皮,中国经济和股市不可能不受到波及。

  对中国经济内部的风险暂时无需太过担忧,即便是市场曾普遍担心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现在都存在政策放松的空间,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并未显得束手无策。但对欧债危机需要重新重视起来。如果欧元区经济缓慢衰退,中国目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来进行对冲。这一逻辑主要是货币增速维持低位,而通胀压力确实已经开始减缓。如果欧债危机引发急剧变化,比如金融危机再度出现和欧元区经济快速衰退,中国肯定会经受第一波冲击,后续对冲措施则是后话。

  落实到股市层面,反弹基本可以确认告一段落。如果投资者自沪指2307点起至今从未相信过反转,仍抱着反弹的心态,所要做的就是确认反弹已经结束了。这一波猛烈的下跌可能只是市场本身存在调整需求,而又恰逢一些负面的催化剂出现而已。

  政策底的逻辑依然存在,沪指2307点暂时还看不到从内部被打破的理由,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欧债危机的进程变化。这需要整个市场重新重视起来。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原题:中国股市暴跌引发的再思考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