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盲目跟风导致光伏业大败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11:56 来源: 新浪财经

对话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
微排比低碳更实用 创造太阳谷就是给世界创造信心
最大困难是资源整合 推广太阳能最重要靠高端消费者
盲目跟风导致光伏业大败退 深谋远虑 看准20年后中国市场
微排概念 全球首创 未来方舟的勾勒图
理智的疯子获得诺贝尔替代奖 政府补贴未必利好新能源行业

  201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内忧外患仍然是悬挂在中国企业身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企业将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如何寻找到自己应对变化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长周期中寻找到转型的商机?

  2011年底,新浪财经“寻找新生机”报道组将兵分八路,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探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专访行业领军人物,为您带来中国最活跃、最有变革力群体的转型故事。

  本期人物: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

  人物介绍:有人称他为理智的疯子,有人称他为中国太阳能的教父,黄鸣更喜欢称自己为夸父。1988年,他研制出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1995年,他创立皇明,批量生产太阳能热水器;1996年,他出版了一份太阳能科普类读物《太阳能科普报》,目前已累计发行1亿多份;2006年,他提案的《可再生能源法》从议案变成条文。2009年,他出任国际太阳能协会副主席,负责国际太阳能行业标准的制定;2010年他打造的太阳谷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大厦。目前正在建设的“未来方舟”则满载着黄鸣的“微排”理念,让他节能减排,改变世界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在保护环境面前,商业总是充当着叛逆者的角色,而黄鸣的最大梦想却是通过节能减排,改变世界。在他看来,目前的低碳是无法解决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他首创的微排理念便是要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水淡化甚至地源热泵,在碳排放最小之外,更加入了粉尘,二氧化硫,汽车尾气,垃圾,甚至水污染等多重指标。

  黄鸣坦言他是抱着一种伟大的梦想去创造太阳谷的,他说太阳谷不是一个产品亦不是一个建筑,而是太阳能和建筑、生产、制造、生活、交通其他产业的一个大系统,这甚至需要从未涉及房产的皇明自己去设计、去规划、去建造、去运营,去整合,黄鸣称这种理念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奇迹,这也是目前太阳谷面临的最大困难。

  作为太阳谷的一部分,“未来方舟”实际上是一处新的房地产项目,。在黄鸣的描述中,这里的房子照明采用太阳能,家居采用智能控制,如窗帘自动开合,室内自动换风等。“未来方舟”遵循立体城市的规划理念,像通天一样垂直建设,实现城市集约化。其底部是C B D,包括商业、学校、企业总部等,上面是居住社区,上班下班楼上楼下,所有的生活工作所需在一栋建筑内得到满足。

  黄鸣说,世界多半是疯子改变的,追求梦想可以无边无沿的怎么疯狂都不为过。 事实上,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黄鸣却十分理性。他指责各国政要大肆演讲宣传能源市场,称其扭曲了市场规律,他果断的放弃了插足红极一时的光伏行业,坚持不涉足补贴的市场,避免了后来同行大面积亏损的噩梦。

  如今的黄鸣,死死的盯紧了20年后的中国市场:“今后这20年到30年,将有两亿到四亿农民变成市民,他们今后的房子,他们今后的交通,生活方式一样,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增加的新兴市场”。

  人物语录:

  仅仅低碳,不能全面的解决现在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问题。我们微排的概念,就是所有这些排放是常规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小,比低碳更深、更广、更实用。

  未来城和太阳谷的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尤其是政要们,主流社会认识到,哦,这些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确实是带着一种伟大的梦想,全社会搞太阳能的,搞风能的,搞地源热泵的,搞节能建材的都很多,制造的、咨询的很多,但是大家拧不成一股绳,形不成一个系统整体。那么我们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当然这一点很难达到,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大家想想中国的汽车是谁带动的,不是那些开夏利的带动的,是那些原来开奔驰的,开宝马的推的。所以首先我们要让这个行业真正在城市站住脚,真正带领整个生活时尚、社会科技和文明潮流,你必须去带动那些最高端的意见领袖,消费需求的时尚领导者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一个负担,最大的一个危机,如果这些人都享受欧美一样的生活的时候,两个地球都承载不了。

  微排这个理念包容性极强,既包容了低碳,又包容了节能减排、智慧地球、云计算、物联网。

  微排比低碳更实用

  新浪财经:我们在刚进入到太阳谷的时候就发现这里有很多特色的建筑,比如说像光立方,还有像鸟巢似的的建筑,而且听同事说,这些都是您自己设计的?

  黄鸣: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创造的。在一个伟大的梦想之下,我们大家奋斗这么多年,把它做出来的。

  新浪财经:目前整个太阳谷基本上都是以太阳能为主导吗?

  黄鸣:它不仅仅包括太阳能,实际上就是我们提出的微排概念,其它的太阳能制冷、采暖,海水淡化,还有沼气,还有地源热泵,还有风电等等,这些都包括了。

  另外,建筑本身都是节能减排的,所以微排不仅仅碳排放要最小,而且其它的粉尘,二氧化硫,汽车尾气,垃圾,还有水污染都是最小的。我们微排的概念,就是所有这些排放是常规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小,比低碳更深、更广、更实用。

  新浪财经:大家都理解低碳这个概念,但是你提出的微排可能只是少部分人知道,而您刚才也说到了,可能更低于这个碳排放。这个怎样理解?

  黄鸣:仅仅低碳,不能完全的、全面的解决解决现在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问题。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大家觉得低碳就意味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等等各方面是某种节俭,甚至倒退。

  微排实际上是一种更加崭新、更加舒适,在节能环保这样的一个大概念之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各方面更提高。这是一个大概念。而且把智慧地球啊,把云计算、物联网等等这些新的概念,都装到了我们的社区,装到了我们民居,装到了我们新兴城市当中。

  新浪财经:其实它根本就是虽然碳排放降低了,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

  黄鸣:对。人们有很多误区,比如说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好象是会省吃俭用啊,轻车简行啊等等这些东西,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类要不停的进步,不能随着节能减排之后,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等等,包括美学、时尚会倒退,这是为什么节能减排在全国好象大家都很认可,但是在行动上又很难做到。

  创造太阳谷就是给世界创造信心

  新浪财经:我们看到,太阳谷进行有一段时间了。您觉得目前来看,是否可以再去扩大化的推广?中国整体建成未来城还需要多长的一个时间?

  黄鸣:我们当时做这个东西的时候,第一是想做些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做尝试、做试验。第二个是想做样板。更重要的还是样板作用,如果仅仅一个太阳谷、未来城是不行的。

  未来城和太阳谷的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尤其是政要们,主流社会认识到,哦,这些是可以达到的。如果是全中国各个城市、各个乡镇、各个社区都来复制,那么全世界也都来学习,我们才能真正解决我们节能环保的问题

  全世界、全社会,尤其是各国政要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灰色的想法。为什么大家都在争啊?都在推啊?是觉得我做不了,你做。政府做不了,社会也做不了,所以大家都在吵架,都在推卸。那么太阳谷恰恰给大家一个榜样,说是大家不要推,我们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来做,而且从技术上,从很多思想观念上,从外观上,都是可行的。

  新浪财经:那中国现在我们知道就有皇明的这样一个太阳谷,那您觉得真正如果能够扩展到全中国,甚至扩展到全世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黄鸣:这件事情光靠皇明是不行的,我们做出一个榜样来已经累的够惨了。再往下做的话,确实是需要全社会大家一起来帮助。如果全社会行动起来的话,那么我认为一方面是建设新的,另外对旧的社区的改造,旧的建筑的改造如果做到位的话,我认为半个世纪内基本解决节能环保和气候变化问题,应该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最大困难是资源整合

  新浪财经:那皇明的太阳谷从建立到现在,有没有比较实质性的一些成果?

  黄鸣:太阳谷的建设当中一步步有很多的创新和突破,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建筑,它是一个系统,它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探索,这点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确实是带着一种伟大的梦想,全社会搞太阳能的,搞风能的,搞地源热泵的,搞节能建材的都很多,制造的、咨询的也很多,但是大家拧不成一股绳,大家形不成一个系统整体。那么我们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我们自己学习,自己建设队伍,然后我们自己来规划、设计,然后建造、运营,都是我们自己,当然这一点很难达到,就是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不仅仅是太阳能,太阳能跟建筑、生产、制造、生活、交通一切的联在一起,而且跟其它的节能环保的产业互相配合。这是创造了一个新兴的理念,新兴的战略。我们提出微排地球战略,实际上太阳谷和未来城就是它的一个实施样板,一个探索的一个平台。

  新浪财经:其实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如果简简单单只做好一样产品,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就像您刚才说到的跟各行各业去结合,或者说去循环,整个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是非常难的,那在这其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鸣:最大的困难是各方面的资源的整合和理念的系统思考。因为跟传统的建筑,推广理念,让他来做成已经很难了,然后你跟他熟悉的比如地源热泵的这些专业,你叫他一起做别的,他也不会,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人都整合在一起的话,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基础工作,然后慢慢的建筑队伍,慢慢的召集各行各业的专家,然后并入一个团队,整合在公司之下。比如有一些咨询公司、策划公司,比如我们搞房地产的时候,房地产我们从来没有搞过,当时说我们建几个宿舍,然后给自己员工用,我们也建了,但是房地产商不认,说你是给员工建的,你多花点钱也没什么,我们是要卖的,你怎么样把节能环保生态的东西装到里头,我们能卖出去,成本还不至于让大家接受不了,那么这个是个巨大的挑战。

  推广太阳能最重要靠高端消费者

  新浪财经:我们知道太阳能本来就是一个比较超前的行业,在这个人才培养上,或者在创新上皇明做到了哪些?

  黄鸣:其实一开始我们讲究的基本功,都是工程技术一类的,工科、理科的基础要好,但是你要开放,要对新的这些知识技术完全的开放。但是经常发现的是,你一开始进行创新和学习时很谦虚,很开放,等到一定水平以后,又开始抱怨已经得到的一些东西。这是现在很多所谓普通人、俗人的一些特别坏的习惯。我们公司文化当中有一个叫忌俗如仇、忌俗如恶呢,就是认为在创新这个角度上,俗、平淡、平庸,死抱着原来的不放就是一种恶,我们要仇视这种想法,把自己这些东西给丢掉。

  尤其是太阳能,刚刚开始用在建筑上的时候,大家是往楼顶上这么一蹲,弄个管子下来,一开水就放。靠天吃饭,要等半天,等凉水下来。一开始城里人还接受,因为当时没有热水,有个热水就不错了,后来水平都提高了,什么都是智能化,傻瓜型,就觉得太阳能热水不行了,所以制造商都往农村去,只好给农民兄弟了,不想改进了。等哪天农民兄弟觉得城里人都用自动的、智能的一打开就热水,电啊、气啊什么的,他们也会扔掉太阳能向城市靠拢,那整个太阳能行业就完蛋了。

  我们现在推出来太阳能3G,24小时全天候、智能化,所谓的一大、二傻、三全,就是即开即水,就像五星级宾馆一样。但这样的话,成本就很高了,可能原来从两三千块钱,一下上升到七八千、一万多,甚至两三万,很多人觉得,这个太阳能产品原来都是几千块钱,你怎么几万块钱。太阳能产品就像汽车一样,有几万块钱,也有几十万、几百万的车,各种不同的客户。

  实际上,大家想想中国的汽车是谁带动的,不是那些开夏利的带动的,是那些原来开奔驰的,开宝马的推的。所以首先我们要让这个行业真正在城市站住脚,真正带领整个生活时尚、社会科技和文明潮流,你必须去带动那些最高端的意见领袖,消费需求的时尚领导者

  盲目跟风导致光伏业大败退

  黄鸣:一个伟大的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跟着市场走,跟着需求走,因为一旦这个需求在那儿,一旦这个市场在那儿,所有的人都会一窝蜂去了。比如说我们做市场调查,我们调查消费者你有什么需求,你希望我们的产品怎么样,他会给你描述,那么我们觉得如获至宝,但实际上错了。因为他能告诉你,他一定能告诉你的竞争对手。

  也就是说等你如获至宝把他需求给满足了,或者研发出这样的产品来的时候,那么你的竞争对手也差不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中国的企业的悲哀,所有的都觉得这个是热潮,这个是方向,等别人都告诉你是方向的时候,这一定是个烂方向,我敢说因为传统的这种方法,这种跟风、跟潮,中国的企业损失几万个亿民间资本,都不为过。

  五六年前有人因为光伏在美国上市出了中国首富,因为财富效应就一窝蜂的上,成千家的企业,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资本都投到里头,可是投的是什么呢?投的都是设备、技术,这技术哪儿来呢?技术是外国来的,设备也是垄断在其它国外几个同样的公司手里。你买的什么设备,别人同样买什么设备,你买什么核心原材料,别人也能同样的渠道买到,然后你有什么样的技术,别人同样的技术,完全是同质化。

  技术一样,设备一样,市场还一样,特别单一,就是百分之九十多的中国的光伏产品,全到了欧洲、美国,而且他这个市场怎么来的呢?是政府补贴,或者是强买绿电这样的一些政策,如果政策一变,政局一改,经济形势一差,整个市场严重萎缩,是任何人都扛不了的。

  世界上现在总量只有三千个兆左右的销量,这个市场需求,现在中国一下投了七千个兆,现在中国一下投了七千个兆,,这下子就是上万亿的那儿,而且多数全都让人家赚去了,中国人不能再这么傻了,辛辛苦苦赚的钱,这个财富实际上都是空洞。

  深谋远虑,看准20年后的中国市场

  黄鸣:中国有它非常独特的民族的文化、文明。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思考一下,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我给国外的政要和媒体一直说,我说你知道吗,未来为什么是中国,中国未来为什么能代表世界的趋势。

  因为在今后这20年到30年,将有两亿到四亿农民变成市民,而不像我们说的过去农民工,这20年以后,这些人一定跟我们城里人一样一样的,他们受的教育,他们孩子的待遇等等这些,他们的身份一定是一样的,那么他们今后的房子,他们今后的交通,生活方式一样,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增加的新兴市场。

  同时,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一个负担,最大的一个危机,就是如果这些人都享受欧美一样的生活的时候,两个地球都承载不了。所以说我们需要对城市,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未来的建筑,未来的社区,未来的交通,未来的能源供应,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彻底的进行革命。这场革命是必然要来的,要不然中国就没有戏。

  如果所有的人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那城市人又想了,中国既然这么发达了,我为什么不能像欧美那样生活。这种发展的欲望,将是我们整个市场巨大的动力和潜力。可是如果你用传统的这种方式来发展、来建设的话,那么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能源,我们的污染,我们的资源,地球根本承载不了。不仅你把中国给压垮了,甚至压垮全世界。

  所以国外真正的有头脑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一方面是危机,一方面又是巨大的机会。那么伟大的企业应该站在哪儿?应该站在潮流的最风口浪尖上。应该站在最前头,最有高瞻远瞩的。这时候我们就提出来微排地球战略,那么大家一想到微排地球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整个地球上所有的城市、所有的社区、所有的道路都是微量排放,我们现在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微排概念,全球首创

  黄鸣:我们提出微排,而且国际化的Micro Emission,ME,或者简称me,我们有类似的广告语“me is me”,Micro Emission is me,me is Micro Emission,我是微排,微排是我。它深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深入到国民经济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当中。

  微排这个理念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来,能让外国人眼睛一亮,不是一个产品一亮,不是一个企业一亮,而是一个理念、一个文化、一个概念、一个思维系统,甚至能够指导将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包括各个产业的。他包容性极强,他既包容了低碳,又包容了自己的节能减排,又包容了智慧地球,包容了云计算、物联网。

  因为你想真正达到微排,家庭的采暖、制冷,包括城市的这些运转等等,都是要通过智能化解决的。而不是说我见了一个灯,我人走关灯,你人走灯就关了,你人走的时候,夏天的时候就给你把窗帘关上,冬天的时候就把窗帘给你打开。为什么?冬天尽量的让阳光进来,等你回来的时候,阳光让屋里很温暖,你就不用再开空调了,或者他自动的调整,等你汽车到了社区门口的时候,你那手机一卡通就通知了整个的监控系统、智慧系统,你家里的暖通系统就开了,或者温度过热,或者温度过低,甚至它能判断谁回来了。

  未来方舟的勾勒图

  新浪财经:这就是您的未来方舟吗?

  黄鸣:是啊,未来方舟是一个城市综合体的形态。那是个立体城市,简单说就是把北京的朝阳CBD和大规模居住几十万人的天通苑合并在一起,底下是CBD商业区,上面是居住区,原来是来来回回上班,堵的一塌糊涂,现在是上上下下上班,非常自由。人家愿意爬就爬,愿意用节能电梯就用节能电梯。

  这个建筑功能很强大,包括政府、医院、学校、文化活动社区等等。也包括一部分产业但必须是微排,甚至零排放的。上班、采购、看电影什么几乎都包括了,不用专门到外面去。每一个方舟之间,都是大片的农田、景区、河流、水塘、湖泊,你想到外面去的话,有环保的城际铁路,尽量减少汽车。

  现在这种私家车的交通,我认为不适合中国,更不适合未来世界,那如果人们在这样的互相之间的这几个点上,平常不用乱跑,你就在这个社区里,这个社区也就方圆几公里就完了,然后你另外一个在十几公里,几十公里之外的全是田园风光,而且你这个方舟里头是挖了个大坑,他是往上面走,他里头还保留了原来的农居,原来的水塘,原来的植被,原来的生态。

  人们现在摊大饼似的把整个原来的地形、地貌生态全部破坏掉了,我们是往上建,往上建的时候把很多高楼并成一块,组成一块的时候,它的容积率可能达到10以上,但是旁边那个空间又特别特别大。实际上我们未来城也有这个概念,未来城容积率实际上很高的,到了三点几,但是你看的全部是大片的花园,大片的空间。

  “理智的疯子”获得“诺贝尔替代奖”

  新浪财经:有人说您是理智的疯子,太偏执?你觉得只有偏执才能做好?

  黄鸣:没办法,节能环保,真正的想改变这个世界。我觉得这个世界大概都是疯子改变的,而且这个疯子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必须有理性,就是说在狂想的时候绝对是疯狂的,绝对是无遮拦的,绝对是被别人当做疯子的,但是他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他是非常非常理性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得踏踏实实,疯子是做不了的。但是如果是疯子的话,那么我改一个词,叫痴人。就是那种过分执着的那种人。太痴迷,用这种痴迷来做。

  新浪财经:但其实我们看到黄总也是得到了肯定,这次也是获得了诺贝尔替代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

  黄鸣:这个奖特别有意思的。31年前,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最紧急的需求,比如说环保、节能、能源和污染,这个生态,文学解决不了生态问题,和平也不能完全概括,和平讲的政治性太强,被别人用偏了,所以也是同样一批人,也是在瑞典,这一批人他们就提出来,诺贝尔应该有一个环境奖,或者其它的一个社会综合奖,绿色的综合奖。结果没有被接受,他们一气之下,拉杆子出来,觉得应该鼓励人们更大限度的去改变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科技方式,我们国家发展方式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政府补贴未必利好新能源行业

  新浪财经:那我们知道新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其实也已经出台了,是不是国家也开始慢慢的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这对整个行业有没有一些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鸣:关键是对于行业。现在最大的障碍,在于很多人的依赖、等待,这是全世界的通病。我强烈的指责国外的欧美的领导人、政界,包括整个高层社会,他们除了成功的唤醒了全世界的节能环保和气候变化的这样的意识之外,也成功的误导了全世界的消费者和全世界的产业,包括各国政府。

  他们这几十年的努力,副作用就是使得这个行业严重偏离产业,偏离经济规律,偏离产业规律。现在特别时尚和风靡全球的汽车、IT、计算机、信息产业,这些哪个都不是完全靠市场经济,就是亚当斯密的无形得手,政府在里头还起了限制的作用,比如说汽车召回,你不召回我马上关你门。他是很多的限制,但这些限制是非常有意义的,是让你健康发展的。

  可是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行业正好相反,大家都要支持,大家都要鼓励,结果大家都等着。不去按基本的产业规律,基本的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来运作。

  政府在科研上,最好是在设备更新改造,还有一些类似的前卫的研究方面,至于生产过程当中、销售过程当中的补贴,我觉得有好处也极有坏处。德国对光伏灯的补贴,光伏并网发电的电站的补贴,是补贴了一个大产业,发展的非常快,但是中国人至少亏了几千个亿,为了这个,现在这么多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几乎全部亏损,一千个企业当中只有一两个能够赚钱的。

  皇明在光伏上也不是没做,但是我们做的完全不一样,补贴的市场我不要,我要的是终端,我要终端应用,我要开创一个新的产品和领域,然后甭管我赚钱多少,我不赔钱,我不亏,最后我不倒闭。

  当时我投太阳谷,所有的人都说我错了,所有的人说你丢了机会了,我们两个高层老总还为此纠结的最后离开公司了,说黄鸣这个思想老化了,廉颇劳矣,不思进取了,不敢突破了。我说这样的突破,我从蓝海跑到红海,我有病啊,那才是真正的疯子呢。所以理性的疯子就是梦想可以是无边无沿的,你可以怎么疯狂都不要紧,但是在实施过程当中,你一定要理性的。

  新浪财经:所以说您是理智的疯子。谢谢黄总接受我们的采访,在这里我们也祝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太阳谷。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