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长猛找大市场(法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新闻背景】
近日各大媒体转载一则消息:界首市步行街百盛广场东北侧一个不起眼的摊点旁边,副市长刘新兴着西装,手捧盘子,向围观市民卖力吆喝:“界首状元萝卜,免费品尝啦!”刘新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不会干预市场,“但政府可以帮忙宣传。”有人质疑其在作秀,也有人认为“不管是不是作秀,能卖出萝卜就是好市长。”
有困难找市长还是找市场,这是个老话题。改革以来,一直被若隐若现,或明或暗的争论、纠结和反复,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被平复。更多的时候,两者被混为一用,以GDP作为注脚,将一些进步称为成就,将一段时光称为神奇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市长,还是市场,都可以找到足够的素材,将其行为神话,但这个神话却离市场的内核越来越远。最近的一个神话是,规划人员在地图上划个圈,就有了成千上万的农民,结束祖辈们沿革下来的生活与耕作方式,爬到楼上享受“小区”生活。
但是,随着外围市场的低迷,这些神话的帷幕正被戳破,企业有困难便退出市场,法人有债即逃之夭夭。接着,市长登台,放身段,未雨绸缪,叫响地方品牌,发展地方经济,一如界首市副市长刘新兴。如此忧民,笔者怎忍欺之?但是,关于经济与政治的主从安排问题,又当何时被安置呢?厘清市场与市长的法规何时被采信和书就呢?非要等神话彻底破灭吗?
其实国人早就看得很通透,神话根本不是无意识活动的结果或是自由想象的产物。史载秦末陈胜吴广起事前,把一块写了字的白布藏在鱼肚子里,撒个谎“号召”群众,神话的由来可见一斑。再比如,希腊罗马神话里,那些神奇的英雄与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在血脉上有着某种或近或远的关系,其在人世的成与败,往往根源于这种血脉的近或远,亦见神话往往是人工“穿凿”之物,其作用或是解释,或是粉饰。这种看法虽然似乎过于强调神话理性的一面,以致削弱了神话的癫狂色彩,但毫无疑问,成功的神话客观上扩大了传播者的话语权,人们通过神话获取或者巩固了他们支配他人的力量。
恩斯特·卡西尔在研究了原始社会的巫术和神话后总结说,“在一切不需要格外和特殊的努力,不需要特别的勇气和耐力的任务里,看不到任何巫术和神话。但如果某件事情很危险并且结果不确定时,一种高度发展的巫术和与之相关联系的神话总要出现。”倘若神话未流行开来,不过就是一个故事,当受众感到不确定因素骤然增加的时候,神话便开始起作用。亦可想见,现代社会,虽号称“现代”,却有更多的风险与困难,因此神话自有其土壤,难以根除。
神话在某种意义上是驳斥不了的,因为它不接受理性的辩驳。既如此,真相何时显现?当然,并没有一个总的解决方案让神话从此隐遁,因为与无知与未知相比,科学与理性总要谦虚而守弱,更何况西哲曾言,偏执于理性也是一种走火入魔。但是,我们可以将神话的泡沫,一个一个地戳破——在它们重复出现时。就如我们所见的神棍或神婆,总是乍唬唬的,虚张声势,只有被欺骗过的“旧相识”才可能知道他们的底细。如果再有人让民众投钱去建一座抗洪标准为万年一遇的水坝,你还信吗?
可也有人一再上当,痴迷于中不能自拔。其原因大概在于受骗者不免有一劳永逸的想法,都要以一个总的办法将所有的困难都从根本上解决,而传播神话者偏就能挠到痒处,画出一张大饼,一定会有人滴嗒着馋吐水跑过来的,不管大饼的用料是界首的绿色萝卜还是瘦肉精养出的健美猪肉。一劳永逸的方案固然美好,我们似乎也只能把它们当成与现实较劲的牛虻,刺刺皮糙肉厚的我们,使我们能够踏踏实实地把“改革”、“民主”、“WTO”、“三峡”、“市场”、“法治”这些已被“深刻误会”的东西做得更精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