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制造是下一个金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王珍

  广东大冶摩托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陶冶现在很省心,即使一个月回公司一趟,也不会出乱子。

  这家创立于2002年的中国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2004年开始“智能制造”。至今,大冶在企业内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物流仓储、网络分销、电子商务等方面已实现信息一体化。

  “智能制造”,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词组,但真正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却不是简单的事儿。

  智能化制造

  2010年,为了使信息系统发挥更大作用,大冶建立了一套“下游岗位管理上游岗位”的体制,不管是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还是经销商、供应商、货运公司、驻外仓库或者客户,都通过体系实时反馈问题、掌握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不需要干部监督、不需要人工催促,自动考核。

  比如,生产工人在装配过程中发现零部件有质量问题,就可直接在制造执行系统(MES)上反馈,系统自动将问题提交给对口处理人,确定问题无误则自动投诉材料供应部门;与此同时如材料质量属供应商责任,则直接体现在供应商系统,因此每个人都要对下游负责。

  大冶同时大力推行工业自动化和网络数字监控,例如在涂装、冲焊车间引入了机器人来喷涂、自动焊接,并建立了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生产装配过程,让自动化设备与经营管理系统(ERP)深度融合,降低人为错误。

  陶冶坦言,尽管机器人不便宜,但是工业自动化,可以把10%的不良品“省回来”,这就赚大钱了,像丰田汽车一个脚踏板的零件出问题,召回就花了上千亿;而且机器人不吃不喝,无需做思想工作。

  大冶还利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创建了一套的新产品开发机制,缩短新品研发周期,而且即便有研发人员离开也带不走创新成果。

  针对每个岗位,大冶建立了一套软件系统,形成物、料、人、机、工资的归口统一管理。陶冶自豪地说:“系统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自动确定他当月的工资,所以大家干得非常公平。”

  两化融合是趋势

  和大冶一样,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力求实现智能制造。世界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日前在深圳表示,2012年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剑认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努力的目标。中国是制造大国,如今国内外形势变化,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两化融合)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途径。”

  “无人工厂只是智能制造的形式之一。”周剑说,智能制造的内涵包括装备智能化、业务流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等;从产品角度看,还包括智能产品,如智能家居。

  美的集团的副总裁邓弈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美的“十二五”期间,正准备从智能生产、智能设计、智能家电和信息化管理四方面来打造智能制造系统。

  “制造是下一个金矿”是悬挂在美的电饭煲车间里的一条横幅。这个车间去年年底开始“敏捷制造”的变革,把面盖、外锅、电路板模组化,使总装线从140米缩短至32米或15米。32米的柔性生产线可以生产十大品类1200个型号的产品。同时,投入机械手和输送线等自动化设施。注塑车间原有10人,改造注塑机后,只需1人。如今,该公司从投料到产出的周期由4天缩减至1天;产能从5.5万个/天提升至9万个/天,人员同比减少757人;2011年预计可以降低成本9445万元。

  美的中央空调生产车间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也引进自动焊接机、自动清洗机、自动封箱机等,替代人工32人,正朝省人、省钱、省力、省心的方向改进。

  邓弈威说:“两化融合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美的在国内外有19个生产基地(5个在国外),只有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情况,才能减少库存,节省财务费用。近年招工难、人力成本增加,也促使美的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自动化”需补课

  周剑把“两化融合”分为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四个阶段。

  通过自2009年以来对17个行业的评估,周剑发现,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25%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43%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22%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初期或过渡阶段,只有10%的企业处于创新突破阶段。近40%的中小企业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

  “现在关键是要集成提升。”周剑说,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效果发挥不出来,主要有两个“瓶颈”:一方面,装备自动化不高,因为一些专用装备国外不卖,自己研发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过程信息化,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信息系统不会自动取数”,陶冶深有体会地说,大冶以前是由班组长“监工”,现在工厂里装了很多摄像头,实现生产装配过程、物流配送过程的自动化监控,并将数字监控与ERP深度融合。“一旦发生问题,马上就可以追溯到问题源头。”

  “西方发达国家都沿袭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是赶超型工业,工业自动化平均水平严重偏低。”周剑说,“欠了债”,就需要“补课”。

  打破惯有的管理思维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另一个难点。

  “难在如何打破框框。”邓弈威说,“像美的电饭煲车间那样,智能制造不在于加几台设备,而像打麻将那样推倒重来,工序、工艺方法、物流供应都会改变,要看领导有没有决心去推。一边保证正常生产,一边进行变革,砍柴、磨刀两不误。而且信息化还需要投入。”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李友认为,目前智能制造推广最大的困难是部分企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两化融合带来的真正价值。事实上,管理精细化、过程控制、决策支持、成本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解决。“目前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在于,将制造执行系统(EMS)与经营管理系统(ERP)整合,这样企业才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来创新。”

  “未来,中国的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将从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转向依靠组织成本优势。”李友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