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的争夺_《金陵十三钗》改变电影“蛋糕”的分配格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1:3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老百姓吃亏多掏钱买票

  马可佳

  一场尚且未到“埋单”环节的生意,已经让两个“卖家”为如何分配利润而争论不休。

  这是近日发生在贺岁档电影《金陵十三钗》发行上的一段插曲。该电影由知名导演张艺谋执导。

  这个让行业内人士期盼了好久的大制作电影还未上映,该片制片人、新画面公司老总张伟平就提出了多分2个点票房分账的要求,这一行为,让中国八大院线一度试图联合抵制该片。最终在11月23日,经过几轮谈判,院线方妥协。而最终上涨的是电影院的票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影片的个案,实际上院线和制片方积怨已久。这个分账比例一旦开了先河,则表示,未来可能所有影片都能按照这一比例分账。按照中国电影一年的票房总收入来算,增加2个点就意味着3亿元人民币。

  这3亿应该最终由谁埋单?它改变的,不仅仅是院线、制片方之间的关系,还会牵涉到消费者的利益。毫无疑问,新画面所作的,是正在改变中国电影分配格局的一件大事。

  多方押宝《金陵十三钗》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张艺谋团队“坐地起价”呢?

  去年一部大制作影片《阿凡达》让不少中国影院和院线的收入都创了纪录。今年,大部分进口大片已经播完,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最后一部大制作影片。

  今年进口电影大片中虽然不乏《猩球崛起》、《哈利·波特》这样好看的影片,但始终难出一部票房超过预期的影片。

  “张艺谋凭借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和口碑效应,使得票房相较其他国产电影更有保证。”上述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分析。

  不得不押宝在《金陵十三钗》这部影片上的现实,使得不少院线处境尴尬。

  张艺谋团队似乎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

  这已经不是张艺谋团队的第一次加价行为了。在影院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之前,最早片方只能拿票房的35%~36%。2002年,《英雄》公映时,张艺谋的品牌效应加上张伟平的运作,片方分账比例由当时的35%升至40%,而由于《英雄》的大肆炒作,院线仍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对自己分账比例下调反应并不强烈。此后,《十面埋伏》片方分成比例提高至41%、《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升一个点。

  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调整国产片分账比例的指导性意见》主导提出,制片、发行方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3%。

  记者获悉,目前在中国票房的分账方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电影基金、影院、院线、制片方和税金。在票房收入中,有两项固定支出,分别为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简称“电影基金”)及3.3%的营业税,剩余部分的57%~59%归院线和影院,制片方一般拿41%~43%。

  而张艺谋团队又一次打破了这个分账数字。增加两个点。就意味着在这次分账中制片方将拿到45%,而院线和影院方比例则降至55%。

  对部分行业内人士来说,张伟平要求提高票房分成比例以及设定最低票价,是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他们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国际上制作团队和影院院线之间基本是五五分账,中国未来也将逐渐达到这个数字。

  这也是张伟平比对的对象,“《金陵十三钗》在北美圣诞档上主流院线,作为制作方的我们可以拿到65%……与65%相比,(我们与国内院线的分账)也不算过分。”

  此消彼长的争斗

  事实上,八大院线对于这一妥协结果并不算满意。因为张伟平的要求并不仅仅是43%。而是《金陵十三钗》票房在5亿之内,新画面分45%,票房过5亿之后,新画面得41%,院线分得59%。假设《金陵十三钗》票房能够达到10亿,才能完成43%的平均数,达不到10亿,则意味着影院院线多承受2个点的损失。

  一位接近八大院线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原本排名前八的院线准备拒绝上映此片,但由于有领导出面协调此事,八大院线才勉强接受。院线肯定是不愿意承受2个点的损失,最后结果势必提高票价。

  中国有40多条院线,平时独立经营,各自为战。然而面对《金陵十三钗》提高票价及分账比例的通知,院线方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空前团结地站在一起。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影院院线与制作团队,一个是销售的终端渠道,一个是前端制作。原本是应该互相协作的一条生产链,如今却变成了争夺利益的两个阵营。而每次争夺利益的最终结果,都是将问题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近几年来,制作方和电影院线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为了争夺利益蛋糕,像华谊兄弟、保利博纳、中影集团这样的制作公司甚至直接投资发展电影院线,以获取利益链条的整个收益。

  实际上,从影院院线来的抱怨也并不比制作团队少,据介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实行院线制,较大的影院都归属于某条院线之下,院线公司对影院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而目前,影院和院线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美国进口大片。

  美国对于影片的分账制度要比中国合理得多,首先,在分账方面,美国影片有一套完善的体系,从最初的影片剧本开始,就可以设立基金,投资到位了才进行拍摄。完成后,一半影院会按时间给影片分成,比如第一个月制作团队拿到60%,第二个月50%,依次递减。直到票房低于某个截点,影院才会下片。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制作团队快速收回投资,另一方面保证了受欢迎影片的播放时间。此外,美国电影院中电影票房与零售业的收入占比基本上可以达到5∶5。这些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环。

  以进口大片《变形金刚》为例,这一大制作巨型投入影片的最低票价只有15元。“15元意味着影院院线卖30元的票,就能拿到15元利润。而《金陵十三钗》最低票价定在40元,这个票价意味着影院卖30元的票就亏损10元。所以必须涨价。但《金陵十三钗》的制作水平不可能超过《变形金刚》,所以一旦这个片子的票价到了四五十元,明年的进口大片也应该涨到这个价格。”业内人士透露。

  这是让影院院线最为纠结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中小影院。长期以来依赖低价策略生存。《金陵十三钗》的高定价意味着,中小影院难以分到其中一杯羹。

  “此外,人工成本、水电等费用一路上涨,税费持续高居不下,这都让影院成本上升很快。对一些位置不好的影院来说,人气没做上来之前,都是亏钱死撑着。”该人士说。

  “这可能是个过渡,通过《金陵十三钗》这样的强片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在票价和分账环节将由粗放型转为更细节化。整体而言,这件事对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有功无过。片方和院线双方谁也没吃亏,吃亏的是咱老百姓看《金陵十三钗》得多掏钱了。”在微博(http://weibo.com)上,有粉丝这样评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