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运业承受双重压力创新 转型成唯一出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6: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每经记者 戴榆 发自上海
昨日(11月29日),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郭炎炎在第16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已步入双重压力下的转型期,在成本上升与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船舶工业“接单难”和“盈利难”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行业洗牌在所难免,预计未来2~3年,无论是世界范围还是我国国内,船舶工业将进入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频发期。
在海事报告会上,除了产业结构调整之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引起了较多关注。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是应对前述双重压力的出路之一。
兼并重组频发期到来
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郭炎炎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
郭炎炎认为,预计“十二五”期间,世界船舶市场将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但是世界船市总量很难再次回到“十一五”期间年均1.7亿载重吨的兴旺状态,需求不足将成为造船市场的基本特征,世界船舶工业将迎来调整期。
“在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均面临较严重的能力过剩的矛盾形势下,如何重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成为造船业‘十二五’期间的共同挑战”,郭炎炎指出,“世界各国造船业将展开更为激烈的市场争夺,一些发达造船国家由于成本等因素将进一步退出常规船舶市场,而中韩造船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胶着,行业洗牌在所难免。预计未来2~3年,无论是世界范围还是我国国内,船舶工业将进入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频发期。”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在日前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内许多企业已经进行了兼并重组,很多中小造船企业被兼并。
郭炎炎表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我国有5家以上企业进入世界前10名,前10家企业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比例提高到70%以上,同时促进中小造船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
国内船舶业变“绿”
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昨日也表示:“虽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商贸清淡,经济全球化受到新挑战,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技术产品等孕育着新的机遇。”
郭炎炎也认为,我国船舶工业目前已经步入双重压力下的转型时期,必须寻求技术创新与结构转型。
“在成本上升与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船舶工业‘接单难’和‘盈利难’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郭炎炎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在未来应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产业以及大力培育海洋工程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圣坤也透露,行业内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转而生产其他相关产品。他强调,创新升级或许是目前渡过难关的重要出路,比如高附加值船舶、绿色节能船舶、海工装备等方面。
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曹蕾告诉记者,受航运市场低迷的影响,目前订单量明显不如以往,为了应对市场情况,该公司研发生产了绿色船舶系列产品。“与传统船舶相比,这些新推出的产品油耗较低。”曹蕾也表示,产品在市场上要有突破尚需时间。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姜庆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该公司最新开发的产品都是节能性船舶,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不过,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丑幸辉说,“在船舶设计的历史过程中,任何时候都需要考虑低能耗的船舶,以往大家都很注意这方面的努力,只是目前这个问题尤为令人关注。”
丑幸辉指出,如今的船舶设计不仅限于设计阶段,甚至已经拓展到前后期的全面服务。他也指出,与韩国相比,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