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利益表达渠道来破除冷漠循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3: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祝乃娟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该报告基于一项范围较广的调研,涵盖了31个省、270个村庄,共获取了4794户农户的问卷信息。该调研最令人关注的是青年的政治参与程度低于中老年人。
坦白说,青年农民的政治参与度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农民,可能大部分并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须知,人们对自身的权益最关心,如果不是相关制度障碍以及条件限制,人们不会产生政治冷漠。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在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成为流动人口,他们几乎无暇顾及自己村庄的事务,这是一种被动的不能参与政治过程,而那些老年人,则有较多闲暇与精力去参与村庄管理事务。
此外,青年农民也确实缺乏利益表达渠道。调查发现,不知道怎样向政府反映意见者的比重高达49.5%。30岁以下的农民“不知道怎么反映”和认为“反映了也不会有回应”的比重高达73.3%。很多地方政府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地方的“维稳”方面,也与此相关,因为在缺乏正常渠道的情况下,很多人只能采取非常规表达。
其实,城市的青年如今也好不到哪里去。西班牙《世界报》一篇文章写到,高房价毁灭了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这其实还是最表面的现象,如果一个人的权利不完整,他是无论如何不能过上一种受尊重的生活,他获取物质的过程中也会备感阻滞。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白领或者中产阶层常感到税赋很重的原因,也是他们感到生活幸福指数不断下降的原因。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缺乏表达诉求的畅通渠道,即使能够表达,他们的意见对于政策形成过程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现代公共决策理论认为,经过了一个合理、公平以及合法的政治程序博弈之后产生的政策,即使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结果,它也是会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因为大家看到了这个决策出台的过程是公平的,人们会选择接受或者配合执行。因此,决策学上非常注重政策过程这一环节,这也是保障民众合理表达意愿必须具备的。很多政治学者都曾研究过政治冷漠并认为,如果人们的政治意愿表达长期都不能通畅,也会形成一种不良循环,令大家都觉得自己表达与不表达都无关紧要,这会加剧冷漠。中国现实社会就面临这种冷漠的恶性循环,沉默的大多数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