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时隔三年首次下调存准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1:34 来源: 上海商报

  

  预计将释放约4000亿元流动性 分析认为对股市形成较大利好

  央行昨晚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近三年以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存准率下调符合近来市场预期,但推出时间之早似乎有些出乎意外。

  商报记者 林蓓

  增加供给

  市场将多出4000亿左右资金

  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准率将为21%,中小金融机构存准率为17.5%。市场估计,12月份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后,市场会多出4000亿-5000亿元的资金。

  对于央行比市场预期更早下调存准率,有分析称,可能是因为今早将公布的PMI不太理想。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指出,从中国经济当前状况来看,实体经济普遍资金短缺,加之CPI回落等原因促使央行下调存准率。他认为,21.5%这样的存准率实际上是很紧的。

  此外,吴晓求预计未来还有2-3次的下调机率。“由于外汇占款有所下降,外资流出使得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表示:“之前市场普遍预测存款准备金率会调整,但是调整的时间点略早于预期。”

  李慧勇认为,此番调整存准率,主要原因是由于10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减少,货币被动收缩,经济加速下滑的风险增大,因此有必要开闸对冲。“从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11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减少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前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从‘定向宽松’过渡到‘全面对冲’。至于下一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点,则取决于外汇占款是否继续下降,以及超额准备金率是否逼近0界值。”李慧勇表示。

  同时,他还预计,CPI这个月会加速回落,估计回落到4.2%上下。工业增加值也会加速回落。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央行此举可能出于两个考虑。首先是外汇占款出现46个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人民币升值势头减缓,导致出现国际热钱外流现象,对人民币在海外市场贬值的预期也使投机资本逃离中国;其次是近期股市下跌幅度过大,市场需要利好支撑。

  鲁政委称,最近几个月的银行信贷不景气,主要原因是存贷比问题。由于存款大量流失(从存款变成了理财资金,但在账表中不叫存款),使银行没有能力发放更多贷款,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3500亿元的流动性,有助于缓解银行贷款紧张局面。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在其题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维持合理货币供给”的微博(http://weibo.com)中称,在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趋紧的背景下,下调存准率,以保证合理货币供给。明年经济增速和物价双双下降,预计货币政策明年将以稳健之名,行宽松之实。

  导向辨析

  央行此举不意味政策现拐点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财经评论员易鹏昨日在其微博上表示:“今天下调准备金率,不代表着货币政策出现拐点,走向宽松。而只是微调,定向宽松。”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表示,虽然央行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但并不是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他认为,通胀依然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敌人,过快的放松货币政策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不认为央行此举是货币政策全面转向的开始,他表示:“这只是央行为了平衡国内流动性采取的‘工具性’对策,央行需要释放一部分流动性来对冲热钱外流对国内流动性的负面冲击。”

  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此举主要针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短期内其影响不会传导至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不应对此有太高预期。陈晟认为,当前流动性货币总量是充足的,但一些结构性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

  股市影响:A股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券商分析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分析认为:“国际板的传闻已经被否决了,A股昨日非理性暴跌后肯定会迎来一次反弹,至于反弹力度很难讲。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绝对是A股市场的实质性利好,预计今日A股有望出现大幅反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称:“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宏观政策从防通胀转为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由于CPI及房价已经得到控制,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已经打开,即从紧缩阶段的顶峰确定性地发生转向,是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信号,对宏观层面的判断异常重要,对股票市场将起到非常正面的支持作用。”

  机构人士表示,存准率下调或成为A股流动性的拐点,2307点底部将成为政策底。另外,由于近期股市大跌,市场信心不足,央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下调存准率,可见对A股市场呵护的态度。

  也有不少研究员依然认为明年一季度A股难以乐观,因为届时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滑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将走向低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