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纪大罢工"扫荡英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4: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世纪大罢工

  11月30日,一名抗议者在英国伦敦参加大罢工。新华社\法新社

  英国公共部门超过200万工作人员昨天举行大罢工,反对政府养老金改革计划。罢工影响到交通、学校、医院等各个领域。图为曼彻斯特市中心的罢工游行队伍。

  英国昨天经历了一场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工会罢工。200万公共部门员工丢下工作,在各地制造了超过1000场示威。他们抗议政府想让公务员“工作更长 时间,拿更少养老金”的改革计划。参与罢工的工会组织还宣称昨天是“历史性的一天”。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达了类似看法,含义却大相径庭。他说,英国必须 做出艰难抉择,否则“国家将会破产”。德国《世界报》将养老金改革计划形容为英国“长期斗争的最后一战”,称这个债务缠身的国家没有其他选择,只有“省 钱”一条路可走。不过这个看似简单易行的办法,此前在欧洲多国举步维艰。《纽约时报》说,欧洲人不是军事超级力量,也不是经济超级力量,但他们是生活超级 力量。英国《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而且这已经成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 逼迫政府。英国《贝尔法斯特电讯报》评论说,当欧洲在毁灭的边缘摇晃时,罢工显然敲响了错误的音符。

  “世纪罢工”让英国混乱

  吉姆 博登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通讯员,在伦敦居住超过21年,目睹过发生在这里的交通瘫痪、学校空无一人以及街区被示威者占据。然而,他在博客中写道,“英国公共部门工会说,他们发起的自撒切尔夫人时代以来英国最大规模罢工,将令这些都小巫见大巫”。

  11月30日,这场被组织者称为“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一件事”的大罢工如期而至,200万公共部门员工放下手头工作,走上街头。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 国当天经历了超过1000场示威。在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议会广场前,大批示威者集体高喊“让1926年回来”。1926年,英国政府要停掉对煤炭行业 的津贴,导致全国煤矿工业大罢工。罢工在后来蔓延至电气、铁路等多个行业,最高潮时有近600万人参加,导致英国所有的工业中心都陷于瘫痪。

  这一次,罢工同样源于英国政府和工会之间的分歧。英国政府要求将公务员退休年龄延长到66岁,增加员工每月缴纳的养老金金额,同时减少最终养老金收入水 平。工会将之总结为让公共部门人员“工作更长时间,做更多的事,却赚更少的钱”。“现在的退休年龄已经很晚了,再推后简直是压榨”。在伦敦北区的一所公立 医院门口,抱着“反对”字样示威牌的护士乔安娜对《环球时报》记者发出这样的牢骚。她的母亲曾经也是她所在医院的护士,60岁退休后拿到了可以舒服过日子 的养老金。乔安娜说,早上参加罢工示威时伦敦只有4度,但自己的心比天气还冷。

  “欢迎现在光临英国”,法国《费加罗报》戏谑道,因为你 将看到史无前例的大混乱:90%的学校关门,数以千计的医院停转,连垃圾也无人清理。据英国《太阳报》报道,为了填补机场和港口边防检验检疫人员罢工留下 的空缺,连兽医都被叫来临时顶班了。有消息人士透露说,政府甚至担心恐怖分子可能借机潜入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和多佛尔港的一些志愿人员为此接受了2小时 培训,了解如何使用查询恐怖分子和罪犯信息的内政部数据库。《信使报》评论说,罢工影响遍及英国每个家庭。

  参与罢工的工会组织将11月30日称为“历史性的一天”。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则说,英国必须做出非常艰难的抉择,否则“我们的国家将会破产”,罢工什么都实现不了,只能让经济更糟糕,甚至丢掉工作。

  德国《经济周刊》称,就像令人抑郁的浓雾一样,英国人对政府的所作所为极度失望,上街发泄也许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多数人认为罢工有理。在英国广播公司的 一项民调中,61%的人支持罢工。昨天,在英国一所可以容纳三四百人的学校里,不用上课让孩子们很快乐,但许多家长对记者抱怨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的福 利正被社会矛盾一点一点地冲洗掉。

  之前被认为是罢工重灾区的英国机场,当天的境况并没有媒体预想的那么糟。《环球时报》记者在伦敦希思 罗机场三号航站楼了解到,这是因为政府出了每个班次450英镑的高薪,让离职和退休人员赶来加班。英国边境管理局罢工组织的发言人提姆对记者说:“这样的 天价日薪当然可以吸引人来,但我们不相信如果今后有更大规模的罢工,政府还能用钱解决问题。”据英国“地方政府网”报道,公共部门工会警告,如果同政府谈 不妥,他们的罢工将一直持续到新年。有英国媒体担心,

  此次罢工只是年末罢工潮的第一波,杀伤力将远大于1926年那次,甚至给整个欧洲带来更多动荡。

  (责任编辑:刘阳禾)

  

  欧洲版“阿拉伯之春”:被福利支票压垮

  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评论说,罢工是痛苦失望的表现,它正蚕食英国的信心。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似曾相识的场景在希腊、意大利等多国轮番上演。英国政策研究所 公共福利研究员迈克 约翰逊对《环球时报》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老龄化像条“双头蛇”威胁着欧洲社会,完全失控的政府福利资金管理则令他们的福利“到了 头”。

  《纽约时报》报道称,“我们不是军事超级力量,也不是经济超级力量,但我们是生活超级力量”。欧洲人在这场危机肆虐之前,一直为 自己身处高福利社会感到幸福和骄傲。欧洲人认为只有他们将“高税收”成功地解读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然而,眼下各国的财政赤字却几乎打垮了他们 的自信。

  德国《世界报》以“长期斗争的最后一战”为题称,30多年来的最大罢工令英国陷入“冬天”。整个债务缠身的国家没有其他选择,路只有一条——削减开支。养老金改革可以被看做走出困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发生在英国的“世纪大罢工”似乎说明,这没那么容易。英国《卫报》一篇评论文章说,为什么要抗议呢?经常听到的回答是新的养老金计划不如上一代 人,这种说法只能让人挠头。还有人说,凭什么别人受苦非得拽上我们一起遭罪?其实答案很简单,这就和说现在银行家不能拿那么多红利了一样。

  英国《经济学家》说,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而且这已成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 府。日本《读卖新闻》评论称,因为经济等问题,英国原有的框架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此次英国大罢工是欧洲主要国家首次出现的抗议运动,预计这种风潮会蔓延 欧洲。

  英国《贝尔法斯特电讯报》11月29日评论说,当欧洲在毁灭的边缘摇晃时,罢工敲响了错误的音符。有工会领导人称这是英国的“阿 拉伯之春”,爱尔兰人这么做,希腊人这么做,葡萄牙人上周也这么做,现在轮到我们了。破产、资不抵债、削减开支、失业,这些是2011年这个冬天的新闻标 题。经济低迷没有结束的迹象,欧洲的构造已经受损——即使没有完全毁坏。周三大罢工的背景幕布不能再黑,时机不能再糟。

  (责任编辑:刘阳禾)

  

  英国式“1%和99%”

  英国公共及商业服务工会总干事马克 赛沃特卡日前对媒体说,应当做出牺牲的是那些引发金融危机的人。几个星期前有消息说,高管的薪水增长了近66%。美 国《赫芬顿邮报》问道,这是不是“占领华尔街”运动所说的1%与99%的对立呢?该报的另一篇文章称,在英国美好的民主面纱下其实隐藏着穷凶极恶的经济独 裁。富裕强大的经济精英阶层做出所有重大经济决策,“一人一票”在政治领域已经实现,但放眼经济领域,民主赤字无所不在。

  但是对于谁是 99%,英国国内的看法并不统一。《苏格兰人报》网站的评论文章说,如果公共领域工作人员保持养老金计划不变,私营领域的工作人员就要工作更长时间。社会 正面临分裂,精英都在公共领域,福利有保障,平均工资也更高,真正创造财富的私营领域却成了工资奴隶。据报道,公共部门养老金平均数约为多数职员薪水的 40%。

  英国《约克郡邮报》评论说,媒体每天都找到新方式诅咒经济崩溃。如果没有办法填补已经产生的巨大黑洞,不断扩大的债务只好转嫁给下一代纳税人——我们的子子孙孙。这是一个经济可持续性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目前,政府看起来试图将其解释为前者。(本报驻英、德、法、日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杨明 李珍 本报记者 卢长银 甄翔 谷阳)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