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振峰:央行降存准率是否意味着宏观政策“转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央行日前宣布,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在经济政策预调微调提出之后的实质性动作。(12月1日《证券日报》)

  目前,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层层叠加累积,给中小企业运作带来很大冲击,特别是在融资和货款回收方面,企业步履维艰。一方面,银行信贷额度很紧,即使贷息高达8厘、1分多,企业都很难以通过银行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货款回笼的现金流很差,要么拖滞,要么承兑汇票“满天飞”;再加上外贸形势恶化、成本上涨较快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相比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境况,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劣。

  数据显示,10月份 PPI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速降至5.0%,11月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实体经济存在加速下滑迹象,特别是工业增长放缓有可能超出预期。此次调降存准率,应该是央行充分考虑了经济运行的诸多不利因素后作出的决策。

  近一年来的中国宏观调控,特别货币政策引起诸多争议。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货币调控具有过度依赖性,偏重于通过提高存准率来收缩货币的流动性。这种调控手段不仅难以对物价发挥太大作用,反而加重企业运营困难。毕竟,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流通等环节,抑制通货膨胀,更应该从增加有效供给和调整结构等方面着手,而运用收缩银根、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更似“找错靶子射错箭”。

  今年年初全国两会确定的未来宏观政策任务,至今仍是“一头大、两头小”。三大任务中,“控通胀”实际上耗费了头三季度的主要精力,而“调结构”、“稳增长”就有点被“遗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主线,但迄今尚未见到重大、有效的措施出台。考虑到岁末及2012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强调发展仍是第一要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物价、房市调控成果等,应该还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围绕着维护实体经济稳定发展这个大局展开,有机结合,并力而行。

  我们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有效推进民生、利民项目,除了发挥财政政策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加紧收入分配改革、结构性减税、贷款贴息激励政策等办法之外,还要求货币政策也顺应这一大局。紧缩政策必须相应“预调、微调”,适时主动量化宽松,为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力、促进经济软着陆提供较为妥适的货币环境和政策指引。

  当下,欧洲债务危机给我国出口与经济成长前景蒙上阴影,央行松绑近7000亿资金,宣布降存准率,其实也表示通货膨胀可控。同时,本次下调银行存准率比市场预期早,也表明央行此举是一种维护经济稳定增长、适时适当微调经济政策的主动性作为。预计今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央行运用存准率等货币工具将更加主动、更为积极和富有前瞻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整个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对此其实不必过于纠结,因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改革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车轮都已转向,车灯打左打右并不是悬念,关键是角度和力度。(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