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拟发行规模超2000亿元僧多粥少小银行难分“一杯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13:45 来源: 新闻晚报

  实习生 俞虹 记者 崔烨 制图 任萍

  自上月民生银行率先公告称已获批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起,已有6家银行先后获批发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拟发行扶持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规模已经达到2100.8亿元左右,其中包括已经获批、等待获批和部分“走流程”的方案。但面对目前“僧多粥少”的现状,仍有不少银行及小微企业抱怨自己难分得“一杯羹”。

  1680亿专项金融债先行

  继10月末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后,银监会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动作一直不断。在之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批准了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杭州银行等6家银行申请的小微企业金融债,总额共计1680亿元。

  目前,仍有一些商业银行陆续向银监会提出发债申请,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准备将未来的发展定位在小微企业领域,如重庆银行就在近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拟发行30亿小微企业贷款金融债的议案。一些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小微企业贷款是市场的抢手项目,政策上又有国家的支持,如果哪家银行不做,就会被别人抢占了市场,所以各大银行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是目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

  其实,在《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刚刚发布之时,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通知中所规定的,“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应对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不纳入考核范围”将成为吸引银行踊跃申请的重要原因之一。某银行信贷部经理告诉记者,在目前银行存款流失严重、存贷比逼近监管红线的现状下,申请发行金融债的确已成为银行提高自身信贷投放能力的重要且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小银行获批可能性不大

  各大银行“争抢”金融债发行市场的事实已经证明,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发行将不仅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更会让发行银行受益匪浅。专家也分析,由于发行金融债对存贷比指标颇为有利,因此对那些资金较为紧张、存款吸收相对比较困难的中小银行意义更大。

  但此观点却引起了众多小银行的激烈反应,一些小银行纷纷表示眼下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并非“普惠”,某些标准“残酷地”将小银行拒之门外。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银监会通常会对申请金融债发行的银行从自有资金存量,小微企业客户数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由于小银行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自身资本量明显不够,所以想要取得发行金融债资格的机会非常渺茫。

  与此同时,虽然大部分小银行一直与小微企业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可能从业务数量上会超过一些大银行,但考虑到资产总量的问题,小银行即使将所有的贷款额度都投给小微企业,金额总量上也难及大银行的万分之一,因此在相关部分的考察中也毫无优势可言。

  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一些小银行一直将经营小微企业业务作为业务重点,同时它们也因为其规模小而具备一些天然优势,因此应该在额度上予以一定的倾斜,或在审核中考虑到小银行的实际因素,兼顾不同业务类型的银行,这或许可以使小微企业的扶持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融资难没实质性突破

  据获批发行金融债相关银行人士表示,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资金将全部发放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专家分析,这就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小型或微型企业都能够得到金融债的支持和帮助。另外,目前1680亿元的资金量还无法满足市场上小微企业的全部需求,预计只能解决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真正能够对小微企业有所帮助的不超过3家,目前的规模其实很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对于专项金融债发行以及小微企业贷款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对于小微企业的要求颇高。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曾表示,银行在选择小微企业时仍然会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通常会选择一些抗风险能力强并且有还款能力的企业。资深银行信贷业务员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银行方面逐步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但对于此类企业的贷款审核仍然非常严格,并没有也不可能普及到所有的企业,每天都会有很多小微企业因为无法通过风险评估或可行性评价而遭到银行的拒绝。

  当然,目前银行信贷额度的紧缩也导致小微企业在贷款方面依然遭遇阻挠。虽然四季度初期外界纷纷预测银行信贷将大开闸门,但事实上银行方面并没有如预期般大量放贷。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资金市场仍然紧张,又加之年底存贷比考核大限将至,银行信贷额并不宽裕,对于小微企业放贷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专家提出,金融产品的局限性也是阻碍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银行的信贷业务一般需要不动产抵押,但小微企业在这部分比较难以达到要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银行将担保物从不动产逐步向动产转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