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乡土人才”乐万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05:16 来源: 经济日报

  69岁的张素琴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勾山街道南岙社区的乡村医生。闲时,张素琴喜欢写写剧本、跳段舞蹈、演个小品。一年前,经乡亲们推荐,张素琴参加了区里“寻找身边的‘乡村人才’”活动,脱颖而出,被评为“特级乡村舞蹈师”。

  在张素琴家门前,拱形大门两边分别挂着“特级乡村舞蹈师”、“特级乡村曲艺师”扇形牌匾。“那块‘特级乡村曲艺师’匾是奖给我家老头的。”在张素琴的家里,她向记者介绍说。老伴鲍永定比她大1岁,擅长拉二胡、表演小品。“他也是在寻找身边的‘乡村人才’中获得这个头衔的。”

  “本来是业余爱好,现在却成为‘师’,那就不能只是自娱自乐,还要带领大伙儿一起乐。”每天晚上6点到8点,张素琴和鲍永定就和乡邻们跳起健身舞,给大伙儿演节目。

  “以前农闲时,村民们只是凑在家里打麻将。”南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瑞娣说,在张素琴的带领下,现在每天有60多人跟着她一起在广场跳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南岙社区乡村,记者发现,很多人家门口都挂着扇形的木质牌匾,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的一技之长:糕点师、乐师、农艺师、木业师、书画师……

  “针对‘人人都有一定长处和优势,人人都在为社会进步发挥作用’的客观实际,全面实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对各行各业、有各种特长技能的群众进行‘乡村人才’的命名,对他们的社会价值予以认可并广泛宣传。”普陀区副区长蔡朝才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普陀区在街道、社区开展“寻找身边的‘乡村人才’”活动,通过以赛代评、自荐推荐、技能认定、骨干引导等多种手段评选出各类“乡土人才”10487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普陀区针对“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妇联、党校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协调机制,组建相应的培训师资队伍。同时,举办经常性的技能大比武、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村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舟山市妇联主席张未认为:“通过‘乡土人才’的评选、培育,使取得相应称号的群众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倡导文明新风的骨干力量。”

  普陀区还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待遇倾斜等方式,让“乡土人才”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勾山街道规定,对于评上中级以上“乡土人才”的,可优先推荐申请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对于取得特级文体类“乡土人才”的,聘请其担任街道级相关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的顾问、评委,优先推荐参加区级以上文体表演或比赛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