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靠一把“金剪刀”一线城市买房买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09:38 来源: 新华08网

  

  

靠一把“金剪刀”一线城市买房买车

  陈耀剪的龙栩栩如生

  在南京河西某商贸城3楼,一位身材发福、笑意盈盈的中年男子,安然自若地坐在小店里,专注地在剪一条“龙”,“圣诞过完,春节就近了,龙、‘年年有鱼’等剪纸也会火起来。”这位店主就是陈耀,去年获全国创意剪纸大赛“金剪刀奖”。凭一把剪刀,他不仅养活了全家人,还在南京买房买车。

  夫子庙“租墙”卖剪纸

  一走进陈耀的店铺,兔子、年年有鱼……墙上悬挂的各式各样剪纸十分吸引人。正好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走进店里,她难以置信地问道:“这都是你剪的吗?”“哈哈,很多人看我五大三粗的样子,都怀疑我怎么能剪出这些作品。”陈耀边说边拿来一张巴掌大的红纸开始剪,不到一分钟,两只蝴蝶就“飞”出来了。

  陈耀,今年49岁,南通如皋人,6岁起迷上邻居“虎老爹”的走马灯,并从学灯画开始了他的剪纸生涯。刚开始,他在当地一家食品罐头厂上班,只是把剪纸当兴趣爱好。1997年,陈耀遭遇严重车祸,双腿落下5级伤残。祸不单行,他和妻子又双双下岗。无奈之下,陈耀想到了剪纸,有这门手艺,至少可以养家糊口!“碰巧当时南通的一个景点招商,我就租了一个小亭子,表演剪纸来卖,”陈耀说,自己一家就靠卖剪纸维持着生活,当时月租金1000块对南通人来说还蛮高的,不过两年下来,他欣喜地发现自己还存下了点钱。他摸出了点门道,“民间艺术商品化,是条出路。”

  2000年,南通的那处旅游景点拆迁,他开始想往外走,去上海、南京考察一圈后,他觉得南京的人文环境更适合剪纸的发展。起初,陈耀因没有经济实力,只能在南京夫子庙租一面不足一米的墙卖自己的剪纸。“我和店老板谈好,四六分成,每卖一张剪纸,分他四成。”后来,他又辗转于商场和旅游景点。

  开进百货卖场

  “这些经历把我的胆子给练出来了,”陈耀干脆在金盛百货租了一个店面,专门卖起剪纸。“说真的,当时我在大卖场里租店铺卖剪纸,让很多人都很惊讶,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很紧张,毕竟这个大卖场是卖锅碗瓢盆等生活百货的,我在里面卖剪纸,似乎有点不搭。而且能否把店铺租金给挣回来,也有不小的风险。”陈耀回忆说,一开始,他碰到顾客都不知道怎么开价,只能让顾客自己定价,“当然了,我首先会向他介绍这幅剪纸是花了好几天构图,然后才剪出来的,又蕴涵了哪些吉祥寓意,说明白了,他就会十分喜欢这个民俗的东西,价格自然也不会低得离谱。”

  进驻这种纯商业的地方后,陈耀也在思考如何接近市场,“北方有贴窗花的习惯,南方没有,南方人觉得好玩和新鲜,我想到了装裱,把剪纸当装饰品来卖,大家都是喜欢剪纸里面的吉祥寓意。”此举成功,生意络绎不绝,而且还提升了利润空间,“剪一个巴掌大小的猪,也许才卖10块钱,但是一装裱也许就能卖到100块了,而镜框成本也才三四十块。”

  陈耀如今这家店铺面积近40个平方米,年租金达5万元。就这样,凭一方铺面、一把剪刀,陈耀不仅养活了全家人,还在河西黄金地段买下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去年又买了辆宝来小汽车。

  专家点评

  民间艺术商业化

  是条出路

  “在保证艺术性的前提下,民间艺术实现其商业价值或者实用性,更容易流传和继承。”南京市人社局创业专家团认为,过去,传统手工艺受到现代制造业的冲击而变得衰退,但是在现代制造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质朴自然的传统手工艺产品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它们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快报记者项凤华 文/摄

  【责任编辑:彭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