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冲刺存贷比大限 汇丰等称提前达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08:30 来源: 新华08网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对于外资行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五年宽限期即将结束,12月31日的大考即将到来。
记者采访了多家外资行,东亚银行(中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东亚银行很早以前存贷比就已经达标,对于他们来讲,监管层75%的指标已经不再是障碍。“今年肯定达标了。”该负责人明确表示。
汇丰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表示,汇丰中国资本雄厚、流动性充裕。“我们的贷存比始终保持在低于75%的水平,已经提前达到了监管机构的要求。 ”
渣打银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今年年初开始,渣打银行的存贷比就达到了监管要求,并且一直保持在75%以下的水平,已经提前达标。
外资行:存贷比年底达标问题不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渣打、花旗银行、恒生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存贷比均已经达到要求,年底达标问题不大。
“我们存贷比早已经达标了,对于监管层存贷比的‘红线’我们已经提早做了很多工作。”东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长关达昌曾提出“调结构”、“保增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在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同时,调整贷款结构、调整客户群体,这两年这些策略的收效正在逐步显现,为东亚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前,东亚银行一高管曾对媒体表示,东亚近几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点布局、产品创新、客户积累、品牌组合上,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降低了存贷比。今年东亚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方面上升势头较猛,东亚在多个省区拓展该业务,为降低存贷比贡献不小。
“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我们也开发了很多好的产品,这点对于降低存贷比来讲,作用也很大。”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一位外资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一些成立较晚的外资行来说,受制于网点和规模的限制,存贷比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成立比较早的外资行来讲,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市场开拓,存贷比一般都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指标。
2006年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外国银行分行改制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 资银行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超过75%”的规定。
据悉,根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9月《2011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30家已披露数据的外资银行,只有汇丰、花旗、瑞 穗实业、苏格兰皇家、大华、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等共计7家银行完成存贷比75%的指标。这30家外资行平均存贷比为102%。
已披露的11家外资银行中国区2010年年报显示,仅有汇丰、渣打和新加坡大华银行这三家外资银行存贷比在75%以下。大华银行去年存款增幅为106.2%,贷款增幅仅1.2%,吸存压贷换来的结果是存贷比指标下降74.3个百分点。
2010年末,汇丰中国的存贷比为65.9%。在存贷比指标达标的银行中,汇丰中国的存贷比最低。对于汇丰中国来说,其网点优势显然让其有了领先于其他 外资行的吸储能力。截至2010年年底,汇丰中国共有106个网点,其中23间分行设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汇丰中国的网点是国内外资行中最多的,而 其他外资法人行的网点数最多也就三四十家。
数据显示,法兴银行于2010年吸收存款93亿元,同比增132.5%,同期贷款总额为 126亿元,增幅75%。截至2010年底,其存贷比仍达135.48%。法兴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姜云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法兴银行亦制定 了具体措施吸收存款以降低存贷比,包括新客户拓展、新产品开发和对已有客户在现金管理业务方面的拓展力度。按照近两年法兴存贷比降低的速度,法兴非常有信 心其存贷比在年底前达标。
据媒体报道,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6月发布的一期《外资银行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规模较大的外资法人银行对在中国吸收存款能力感到满意。从2012年开始,中国银监会要求外资法人银行达到75%的存贷比,有半数的外资法人银行表示,可顺利达标。
虽然受访外资银行普遍有信心在年内达标,但由于网点不足等原因,部分外资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受到限制,而受到存贷比压力以及监管层对外资行信贷投放的月度管控,不少外资行正逐渐收紧放贷规模,今年贷款投放速度较往年略低。
专家:不达标外资行经营将受限
“对未达标银行来讲,没有达到监管要求就会受到暂停审批网点等监管措施的处罚,所以今后将会尽量靠近中国的监管标准。”光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盛宏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这样一来,外资行的经营模式将会受到影响。”他说。
他指出,外资行一般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如果受到行政上的管理,会出现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但是由于外资行在理财和零售业务上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还是会在一定时期以后逐渐显现出其特有的活力。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外资行目前来讲在中国的优势不明显,很多规模不是特别大的银行甚至处于明显弱势的地位,但是市场化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会 慢慢展示出其优势,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的市场份额将面临改变。因此,存贷比等监管红线对于部分外资行的约束所带来的“不适感”,会越来越小。(本报记者 曹 蓓)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