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有机融合 老巷焕发新生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0: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老巷焕发新生机

  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 摄影/李方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老巷焕发新生机

  位于三坊七巷郎官巷内的二梅书屋,是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 摄影/李方

  中国经济网福州12月6日讯(记者 李方)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40公顷,作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是古老的里坊制度的遗存,林则徐、严复、冰心等诸多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的生活情态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现。记者日前跟随中央媒体记者团赴福州采访时感受到,近年来,三坊七巷逐步加强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并积极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带动了老巷的长足发展。

  三坊七巷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明清,目前基本保留着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为全国罕见。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管委会负责人林矗形容它是“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近代名人的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

  提起三坊七巷,自然会想到从这里走出去的诸多名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著名翻译家严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近代著名作家冰心……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来说,即“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走在三坊七巷的青石板上,看白墙灰瓦,花灯万盏。然而,就在这样一片文化遗产富存的地方,也经历过衰败和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保护不善。在06年以前,三坊七巷属于较为衰败的街区,由于是旧时建筑,现代市政配套设施非常缺乏,排水、厕所、乱架的电线都成问题。

  从2006年7月开始,福州市委、市政府对三坊七巷进行了保护修复工程。相继投入38亿元,完成了105处历史建筑以及37处更新建筑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已修复并开放了林则徐纪念馆、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蓝建枢故居、叶氏民居等建筑。

  如今,记者在三坊七巷整片街区中看不到一根电线,没有一处积水,整个街区干净整洁,青石板路一尘不染。

  牛静秋是三坊七巷里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她坦言,原先南后街多为做服装批发的小商店,她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来这里淘衣服。“没修缮前,我进到这些宅院,看到这些精美的建筑,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人住在这里,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牛静秋开心的说,看到三坊七巷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工作起来都特别有干劲。

  修复后的三坊七巷获得了“中国首座社区博物馆”的称号,也迎来了逐年递增的游客。去年三坊七巷游客达到800万人次,今年预计会突破900万人次。

  旅游人数的增加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有166个商家进驻三坊七巷。走在澳门路上,闻见香味,听得人声鼎沸,便可寻见这家有12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同利肉燕店。肉燕是福州一道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同利肉燕对福州人来说,名气并不亚于全聚德、狗不理等老字号。老铺传承人陈君凡告诉记者,近年来来三坊七巷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2010年同利肉燕店的销量较前年至少翻了两番,销售收入达到六七百万元。

  福建省旅游局郭恒明局长告诉记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州还将积极推动三坊七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加强旅游与文化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推进福建文化旅游的发展。

  郭恒明说,“这几年福建省重视旅游跟文化产业的融合,我们认识到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灵魂、没有根基、没有魅力,所以,在开发自然资源为旅游产品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人文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责任编辑:李雨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