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走出"历史的怪圈":阿富汗重建 行动远比倡议"给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1: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杜许栋 北京学者

  12月5日,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在德国召开。2001年12月,也是在波恩,联合国主持启动“波恩进程”,决定向阿富汗派遣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协助维护治安。然而10年过去了,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依然没有根本好转。人们不禁要问,阿富汗和平重建之路到底还有多远?

  近年来,有关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接二连三,各种涉阿多边合作机制也是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大大小小的涉阿合作倡议五花八门,涉阿问题国际会议、多边合作机制的数量更是高达两位数,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许多倡议虽然包装新颖,但内容重叠,相互踩脚。每一个倡议就如同一个篮子,都争先恐后地吸引国际社会往里面投入。但毕竟各方财力、精力有限,对阿富汗投入的“鸡蛋”不可能无穷多。于是乎,篮子越多,“鸡蛋”的分布自然就越分散,各方对阿富汗的支持合力也被打了折扣。

  另外,一些国家出于自己的“小算盘”,在有关倡议的具体名称、合作模式、成员组成等“程序性问题”上缠斗不清,却始终没有将倡议推到操作落实的“实质性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宝贵时机。一些国家打着道义的幌子,借阿富汗问题兜售“私货”,这对阿富汗和平重建毫无益处。阿富汗缺的不是新倡议、新机制,而是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作为。行动远比倡议更“给力”!

  随着“后撤军时代”的开启,阿富汗目前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和平重建直接关系到阿富汗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美国用了10年才明白,反恐必须要“标本兼治”,谁也不希望苦难的阿富汗人民再等上10年,才能开启国家和平重建的大门。如果涉阿合作倡议仍流于纸面,即使倡议再新、再多、再好,一些国家给阿富汗许下的美好愿景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阿富汗人民等不起,也伤不起。

  阿富汗能否走出“历史的怪圈”,需要阿富汗人民的团结,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从修建医院、水坝到培训专业人员,从提供无偿援助到便利贸易措施,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阿战后重建。国际社会应在尊重阿富汗人民意愿的基础上,继续化承诺为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援助帮助阿富汗人民重拾信心和勇气,早日走上和平重建的光明大道。(作者是北京学者)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