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观察: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虚多实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3: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德国波恩12月5日电(记者张伟 韩墨 潘旭)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5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议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在美国和北约部队2014年撤离后,国际社会将继续向阿富汗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借用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的话说:“我们不会抛弃阿富汗。”

  然而,除这一政治承诺外,会议并没有出台具体措施以扭转阿富汗当前局势。阿富汗困局依然难解。

  设定十年转型

  本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10年转型期”概念,即在外国战斗部队2014年撤离后,从2015年到2024年,阿富汗将经历10年的转型,以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自主。在转型期间,阿富汗在建设安全部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仍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以确保其安全局势不会出现倒退。

  与会各方承诺,在转型期内会继续向阿富汗提供相应的军事和政治援助,但与此同时,阿富汗必须实施相应改革,包括打击腐败、加强法制建设等,以落实所谓的“共同责任”原则。

  此前,美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均提出在撤军后要与阿富汗建立“长期关系”。可以说,波恩会议对“长期关系”在时间和内容上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按照阿富汗外长拉苏尔的乐观估计,在转型期结束后,阿富汗将从受援国变成援助国。

  除了承诺在转型期内继续支持阿富汗外,为期一天的会议显得有点乏善可陈,就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也在代表沉闷的发言中昏昏欲睡。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韦斯特韦勒和拉苏尔依然面带笑容,称会议取得成功,结果令人满意。但在被问及具体成果时,韦斯特韦勒只能辩称,此次会议只是在政治上确定原则,为今后有关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做准备。

  (责任编辑:杨海洋)

  

  基于多重考虑

  观察人士指出,西方国家之所以在这次会议上抛出“10年转型期”计划,主要还是因为它们对撤军后的阿富汗安全局势感到担心。

  目前,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的“退出战略”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将在2014年年底前撤走全部战斗部队,只留下部分军事培训人员。但这一撤军时间表主要取决于各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因素,而不是阿富汗实际安全局势。据德国媒体日前披露,德国和美国军方官员私下认为,外国军队撤离后,阿富汗将陷入内战。

  从经济和军事角度考虑,阿富汗政府到2014年年底前尚无法具备“独立”能力,仍需国际社会援助。因此,在移交期后设立转型期可作为一种缓冲和应变手段,确保阿富汗安全局势不会出现倒退。

  此外,本次会议将转型期设定为10年,表明国际援助虽然是长期的,但并不是永久的。这个期限一方面可以缓解各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阿富汗政府施压,要求其推行必要改革。在本次会议上,西方国家代表在发言中均重点强调“共同责任”,要求阿富汗以“改革换援助”。

  美国和北约国家当前工作重点仍放在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防务上,撤军后的后续计划仍在酝酿中。本次会议只是提出较为粗线条的原则和框架,具体方案和细节还需要时间斟酌。但有官员预测,在转型期内,阿富汗每年财政缺口可能高达70亿至100亿美元。对于正处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否有人愿意为此掏出真金白银可能是个问题。

  (责任编辑:杨海洋)

  

  前景并不乐观

  与会各方表示,阿富汗问题与其周边局势密切相关,解决阿富汗问题需要周边国家参与。但从本次会议透露出的迹象看,阿富汗周边地区局势趋于复杂,恐不利于阿富汗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巴基斯坦最终缺席会议,以抗议北约在11月末袭击其边境军事检查站之举。作为阿富汗的重要邻国,巴基斯坦一直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塔利班武装问题上。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塔利班武装主要活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处,巴基斯坦对其有一定影响力。为此,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公开指责巴基斯坦缺席意在破坏阿政府与塔利班武装的和谈。

  而拉苏尔则作出了较为温和的表态,称阿富汗的安全和稳定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虽然巴基斯坦此次未能与会,但这并不代表巴今后不会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韦斯特韦勒也表示,他相信巴基斯坦会履行本次会议所通过的决议。

  但这种想法可能过于一厢情愿。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外国军队撤离,巴基斯坦面对国内政治风向和地区局势的变化,已开始调整其对阿富汗政策,这可能是其抵制波恩会议的深层次原因。

  另一方面,阿富汗的另一重要邻国伊朗也对阿局势今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考虑。与会的伊朗外长萨利希明确表示,伊朗反对外国军队在2014年后继续留在阿富汗,特别是在阿设立军事基地,认为这与阿富汗的安全和稳定相背离。他说,过去10年,外国军队并没能消灭恐怖主义,反而让阿富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