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读万卷书”今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晨风

  今年是“中华文化游”主题年,出版界曾邀请一批作家、学者、旅游业和媒体人士在北京举办了一次阅读与旅行的时事论坛。有媒体刊出其中莫言先生的讲稿《阅读与行走》小品一札,趣味盎然,寓意深长。

  既是谈读书与旅游这个题目,没有人可以绕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老话。于是,莫言认真地写道:“现代化的行走方式,行走十万里都不算困难,去一趟南极几万里都出去了,但是读一万卷书确实是非常非常地不容易。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就算一天读一本书,一年读三百六十五本,读一万卷书差不多要三十年,而我们从有阅读能力到失去阅读能力的时间,如果按寿命七十岁算也就五十年左右,而且谁能一天读一本书呢?谁能每天都读书呢?”

  关于“万卷”、“万里”的“万”字,究竟是一个“确数”,抑或应作“约数”,只是形容庞大的数量,实不容我多加置啄。莫言先生的说法,正证明今天一般人通常把古书中的“卷”直接说成现代书刊“册”、“本”的观念与见解。

  叶德辉《书林清话》一书于清宣统辛亥年首刻完成,被认为是完整而有系统的中国书籍与版刻历史的开山之作。据我所知,此书最早说出古籍中“卷”(帛书)与“篇”(竹简)的分别,对“本”、“叶”、“部”、“函”等名称,也都详加解释。该书指出:“凡古书,以一篇作一卷。”“一篇”就是一个章节。又说:“当时装订有以一卷为一册者,有以数卷为一册者,必视其书之厚薄为之。”

  古书为什么用“卷”来计算数量呢?因为线装书的厚度不宜超重,随意限界分册又乏意义,乃舍物体形式的“册”而取内容章节之“卷”来计算,可谓符合内容与形式从属关系的原理。

  书籍数量的计算,古人以“卷”,今人以“册”、“本”为单位,两者实不宜混淆。读万卷书的“卷”,与现代一册一本的书刊有实质上的不同。

  正如莫言先生所言,“现代化的行走方式”,与古人一步一脚印的行走方式相差实不可以以里计。坐飞机环游地球,乘火箭进入太空,那种行走的方式,即使不能用“光年”时间计算,毕竟对区区几里的计较,已失意义。

  同理,今天我们看e书、翻iPad,是否一定要说成读几卷几册书,也不重要。最近我参加的书展,号称是场面大、节目多的“阅读盛宴”,不但“电子书及电子学习资源”展区面积比去年扩大逾70%,还新设了“未来书店体验区”,更彻底改变我们对书籍计量的观念了。

  读万卷书的“书”属何类“书”?又用什么读法“读”呢?现代人的这些想法和说法,岂是古人所可以理解和想象得到的?

  如今阅读的限制条件有所突破,习惯与意愿才是问题;而阅读人对读物的抉择与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获取经验,才是更珍贵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